家长要关心的是孩子的想法和情绪,不要针对他们的行为。很多时候,孩子外表的服从或者作出的对抗反应,是他们对引起这个行为的真实想法做出的回应。比如,我们看见孩子在捧着手机玩,但玩手机一定是不对的吗?
试想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会拿手机出来看两眼。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见”他玩手机这个行动,还得“看见”他玩手机后面的想法:是因为无聊?是完成作业之余的休息?还是朋友之间的交流?还是心情烦躁时的放松?只有考虑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的想法和情绪,让孩子产生“父母是理解我的”的感受,才能调动孩子调整的积极性。相反,如果不考虑这些行为背后的想法和情绪,只介入“使用手机”这个行为,可能会让孩子陷入“父母不理解我”的孤单和无力感,进而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那么,家长怎么做才是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情绪优于关注孩子的行为呢?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2.当发现孩子的情绪有变化时,询问孩子的感受:“你看起来XXX(开心、难过、心烦)……。”
3.了解引发情绪的刺激事件:“发生了什么?”
4.询问孩子的想法:“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
5.询问孩子的打算:“你打算怎么处理?”
6.提供支持:“你需要爸爸妈妈怎么帮你?”
扫码关注
或搜索【职上教师资格考试网】
预约2022下半年教资笔试时间提醒及真题答案
课程套餐 | 课程内容 | 价格 | 白条免息分期 | 购买 |
---|---|---|---|---|
2021年教师资格证-大师实战班 | 签协议考不过全额真退费 | ¥5980 | 598元 | 视听+购买 |
2021年教师资格证-VIP实战班 | 签协议考不过全额真退费 | ¥3980 | 398元 | 视听+购买 |
2021年教师资格证-不过重修班 | 签协议考不过重读 | ¥1980 | 198元 | 视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