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案例四【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5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撑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移动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4—1、图4—2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1)移动模架安装就位、调试及预压;(2)工序D;(3)底模及支座安装;(4)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5)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6)预应力系统安装;(7)内模就住;(8)顶板钢筋绑扎;(9)工序E;(10)混凝土养护、内模脱模;(11)施加预应力;(12)工序F;(13)落模拆底横;(14)模板纵移。  首跨施工完成后,开始移动模架.移动程序包括:①主粱(横梁)横向内移;②主梁(横粱)横向外移;③主梁(导梁)纵移过孔;④主梁(横梁)及模板系统就住;⑤解拆模板、降下主梁。  事件二: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其平面位置及尺寸、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了检查。  事件三:箱粱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为50MPa。施工过程中按规范与试验规程要求对混凝土取样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进行强度评定,试件以同龄期者三块为一组,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经试验测定。第一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1.5MPa,61.2MPa,第二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4.7MPa、57.1MPa,第三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1MPa、59.3MPa、68.7MPa。  事件四:上部结构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中,施工单位采用如下做法:  (1)移动模架作业平台临边护栏用钢管制作,井能承受1000N的可变荷载,上横杆高度为1.2m;  (2)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3)箱粱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采取现场同条件养护;  (4)控制箱粱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采取标准养护。  事件五: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粱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桥梁施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动态管理。【问题】1.写出图4-1、图4-2中构件A、B、c的名称。2.事件一中,写出箱梁施工的主要工序D、E、F的名称,写出首跨施工完成后模架移动的正确顺序(用编号表示)。3.事件二中,对安装完毕的模板还应进行哪些检查?4.分别计算或测定事件三中三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测定值。5.逐条判断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做法。6.事件五中,是否需要对移动模架法施工进行专项风险评估?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动态管理,当哪些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案例四【参考答案】

1.构件A为主粱及导粱;构件B为鼻粱;构件c为牛腿支撑托架粱。

2.D为侧模板安装就位;E为箱梁混凝土浇筑;F为管道压浆。施工工艺流程:⑤一②一①一③一④。

3.安装完毕的模板还应进行顶部标高的检查。

4.混凝土强度测定值:

(1)第一组:50.5MPa,51.5MPa,61.2MPa.一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中间值15%,测定值取中闯值51.5MPa。

(2)第二组:50.5MPa,54.7MPa,57.1MPa。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取平均值54.1MPa。

(3)第三组:50.1MPa 59.3MPa,68.7MPa,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15%,该组试件无效。

5. (1)正确;

 (2)正确;

 (3)错误,改正: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采用试验室标准养护;

 (4)错误,改正:控制箱粱的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养护采用现场同条件养护。

6.需要对移动模架法施工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当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队伍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多做几道

  1.背景材料:    某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承包了长2650m的公路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由泥岩和砂岩组成,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台阶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施工中某段岩石裂隙发育,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导致该段冒顶、塌方。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采取了积极措施,避免事故进一步发展。并按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作了相关汇报。    2.问题:    (1)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报告有哪些规定?    (2)假设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为质量问题,事故发生单位应按什么要求进行报告?    (3)假设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为一般质量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按什么要求进行报告?    (4)假设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为重大质量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按什么要求进行报告?

  1.背景材料:    某大桥施工过程中,其墩台基础位于地表水以下,桥位区地质条件为:水深3m,流速为2m/s,河床不透水,河边浅滩,地基土质为黏土。施工单位决定采用钢板桩围堰法施工。钢板桩用阴阳锁口连接。施工方法为:首先,使用围囹定位,在锁口内涂上黄油、锯末等混合物,组拼桩时,用油灰和棉花捻缝,然后,来自上游分两头向下游合拢的顺序插打桩,施工时先将钢板桩逐板施打到稳定深度,然后依次施打到设计深度,使用射水法下沉。下沉完毕后,围堰高出施工期最高水位70cm,桥梁墩台施工完毕后,向围堰内灌水,当堰内水位高于堰外水位1.5m时,采用浮式起重机从上游附近开始,将钢板桩逐板或逐组拔出。    2.问题:    (1)此大桥墩台基础施工更适合哪种围堰?    (2)钢板桩围堰施工过程正确吗?如不正确,请说明并指正。    (3)桥梁墩台施工完毕后,向围堰内灌水的目的是什么?

   1.背景材料:    为加强对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的管理,《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规定:重大设计变更由交通运输部负责审批。较大设计变更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项目法人负责对一般设计变更进行审查,并应当加强对公路工程设计变更实施的管理。    对一般设计变更建议,由项目法人根据审查核实情况或者论证结果决定是否开展设计变更的勘察设计工作。    对较大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建议,项目法人经审查论证确认后,向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的申请。    2.问题:    (1)对较大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项目法人应做哪些工作?并提交哪些材料?    (2)项目法人在报审设计变更文件时,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背景材料:某工程项目·项目经理部为了控制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建立了工地实验室,制定如下管理制度:(1)项目经理部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场的质量、型号、规格。在供货商提供了材料检验报告后,方可与供方签订供应合同(2)试验室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试验、检测工作。业务上受上级公司中心试验室领导,同时还需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3)在施工过程中,实验室应按合同、规范或业主要求,分清与实验室试验、检测的项目,并按相应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检验工作;(4)试验室对压实度检测、混凝土试件制作、测定混凝土稠度、测定沥青混合料温度等频率较高的检测项目,试验人员按规定的取样地点、时间进行检测试验,试验管理人员进行15%频率的抽检;(5)试验室对试验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印成一定格式的表格,同时应有试验、计算、负责人签字及试验日期;(6)对预制构件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安装前应检验出厂合格证,内容包括:构件型号、规格数量、出池或出厂日期。问题:(1)以上所列施工单位制定的原材料、构配件试验管理制度的(1)~(5)条是否有不妥或不完整之处?请逐条说明,若有不妥或不完整之处,请指出改正。(2)请说出第(6)条中,检验后和安装后的管理制度的要求。

 1.背景材料:    A路桥公司承担一座8×30m的C40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的施工。桥位地质为较密实的土层,且无地下水,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由于工期较紧,A公司经业主和监理同意,将挖孔桩施工分包给某基础工程施工公司(B公司),双方签订了分包合同,合同中规定了双方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B公司在桩基开挖工程中发现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图纸不符,B公司直接向监理单位提交了变更申请,要求加深桩基。    A公司利用桥台附近的一块空地布设混凝土搅拌站、钢筋加工房以及T梁预制场,采用后张法进行T梁预制。在预制施工中,A公司制订严格的施工技术方案,现对部分施工要点摘录如下:    (1)台座上铺钢板底模,预制台座均按规定设置反拱。    (2)T梁的振捣以紧固安装在侧模上的附着式振捣器为主,插入式振捣器为辅。    (3)混凝土浇筑时,先浇肋板再浇翼缘。    (4)张拉时,按设计提供的应力控制千斤顶张拉油压,按理论伸长量进行校核,张拉到设计应力相应油表刻度时立即锚固。    (5)张拉过程中的断丝,滑丝数量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否则要更换钢筋或采取补救措施。    (6)压浆使用压浆泵从梁最高点开始。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A公司在T梁预制场施工中投入了测量工、试验工、混凝土工、模板工、电工、起吊工、张拉工等技术工种。    2.问题:    (1)分包工程在开工前A公司应该履行哪些开工申请手续?    (2)逐条判断T梁预制施工组织要求的正确性,并改正错误之处。    (3)B公司处理桩基变更的方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改正错误之处。    (4)补充T梁预制施工中还需的技术工种。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