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案例三【背量资料】  某高速公路左右线隧道,洞口间距42m,左长线3316m,右线长3200m,隧道最大埋深460m。净空宽度9.64m,净空高度6.88m.净空面积为58.16㎡,设计车速100km/h,开工日期为2008年7月,2010年7月竣工。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勘探表明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V级围岩,稳定性差。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谊遂道施工中采用了超前地质预报,并进行监控量测。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拟采用二台阶法施工,左线隧道施工工序划分如图1、图2所示。 针对开挖时右侧围岩相对左侧围岩较弱的特点,施工单位拟按①→②→③→④→⑤→⑥一⑦→⑧→⑨→⑩→⑪→⑫→⑬→⑭顺序组织施工。2009年6月6日上午,隧道开挖时,量测人员在处理量刹数据中,发现“周边位移一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但未及时告知作业班组潜在的危险,当日下午发生较大塌方,当场死亡5人,重伤12人。经补报并核实,截止2009年7月6日,确认累计死亡人数达10人。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根据交通运输部对隐患排查治理提出的“两项达标”、“四项严禁”、“五项制度”的总目标,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编制了安全专项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尤其注重落实“五项制度”中的“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问题】1.给出③→⑩、⑫→⑭正确的施工顺序,说明理由。2.施工单位采用台阶法施工是否合理?说明理由。3.本隧道可采用哪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4.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中,发现的“周边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5.根据2007年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发生塌方事故属于什么等级?说明理由。6.背景资料中提及的“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案例三解析

1.顺序⑤一⑥一③一④一⑨一④一⑦一③,右侧围岩较左侧更差,先开挖。⑬一⑫一⑭,软弱围岩,尽快施工二衬,稳定拱部。

2.不合理,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可采用多台阶法开挖,本案例中围岩软弱,地下水丰富,隧道断面尺寸大,优先采用单侧壁、双侧壁导坑法。

3.超前钻孔法、地质雷达法、TSP、TGP、TRT。

4.表明围岩和支护呈不稳定状态,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5.安全重大事故,理由: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l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为重大事故。案例中死亡10 人以上,属于安全重大事故。

6.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内容,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如实向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详细告知作业场所危险因素,双方签字确认。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悬挂当日施工现场危险公示,告知路人和社会车辆。

多做几道

  1.背景材料:    某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承包了长2650m的公路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由泥岩和砂岩组成,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台阶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施工中某段岩石裂隙发育,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导致该段冒顶、塌方。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采取了积极措施,避免事故进一步发展。并按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作了相关汇报。    2.问题:    (1)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报告有哪些规定?    (2)假设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为质量问题,事故发生单位应按什么要求进行报告?    (3)假设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为一般质量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按什么要求进行报告?    (4)假设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为重大质量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按什么要求进行报告?

  1.背景材料:    某大桥施工过程中,其墩台基础位于地表水以下,桥位区地质条件为:水深3m,流速为2m/s,河床不透水,河边浅滩,地基土质为黏土。施工单位决定采用钢板桩围堰法施工。钢板桩用阴阳锁口连接。施工方法为:首先,使用围囹定位,在锁口内涂上黄油、锯末等混合物,组拼桩时,用油灰和棉花捻缝,然后,来自上游分两头向下游合拢的顺序插打桩,施工时先将钢板桩逐板施打到稳定深度,然后依次施打到设计深度,使用射水法下沉。下沉完毕后,围堰高出施工期最高水位70cm,桥梁墩台施工完毕后,向围堰内灌水,当堰内水位高于堰外水位1.5m时,采用浮式起重机从上游附近开始,将钢板桩逐板或逐组拔出。    2.问题:    (1)此大桥墩台基础施工更适合哪种围堰?    (2)钢板桩围堰施工过程正确吗?如不正确,请说明并指正。    (3)桥梁墩台施工完毕后,向围堰内灌水的目的是什么?

   1.背景材料:    为加强对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的管理,《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规定:重大设计变更由交通运输部负责审批。较大设计变更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项目法人负责对一般设计变更进行审查,并应当加强对公路工程设计变更实施的管理。    对一般设计变更建议,由项目法人根据审查核实情况或者论证结果决定是否开展设计变更的勘察设计工作。    对较大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建议,项目法人经审查论证确认后,向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的申请。    2.问题:    (1)对较大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项目法人应做哪些工作?并提交哪些材料?    (2)项目法人在报审设计变更文件时,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背景材料:某工程项目·项目经理部为了控制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建立了工地实验室,制定如下管理制度:(1)项目经理部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场的质量、型号、规格。在供货商提供了材料检验报告后,方可与供方签订供应合同(2)试验室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试验、检测工作。业务上受上级公司中心试验室领导,同时还需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3)在施工过程中,实验室应按合同、规范或业主要求,分清与实验室试验、检测的项目,并按相应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检验工作;(4)试验室对压实度检测、混凝土试件制作、测定混凝土稠度、测定沥青混合料温度等频率较高的检测项目,试验人员按规定的取样地点、时间进行检测试验,试验管理人员进行15%频率的抽检;(5)试验室对试验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印成一定格式的表格,同时应有试验、计算、负责人签字及试验日期;(6)对预制构件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安装前应检验出厂合格证,内容包括:构件型号、规格数量、出池或出厂日期。问题:(1)以上所列施工单位制定的原材料、构配件试验管理制度的(1)~(5)条是否有不妥或不完整之处?请逐条说明,若有不妥或不完整之处,请指出改正。(2)请说出第(6)条中,检验后和安装后的管理制度的要求。

 1.背景材料:    A路桥公司承担一座8×30m的C40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的施工。桥位地质为较密实的土层,且无地下水,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由于工期较紧,A公司经业主和监理同意,将挖孔桩施工分包给某基础工程施工公司(B公司),双方签订了分包合同,合同中规定了双方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B公司在桩基开挖工程中发现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图纸不符,B公司直接向监理单位提交了变更申请,要求加深桩基。    A公司利用桥台附近的一块空地布设混凝土搅拌站、钢筋加工房以及T梁预制场,采用后张法进行T梁预制。在预制施工中,A公司制订严格的施工技术方案,现对部分施工要点摘录如下:    (1)台座上铺钢板底模,预制台座均按规定设置反拱。    (2)T梁的振捣以紧固安装在侧模上的附着式振捣器为主,插入式振捣器为辅。    (3)混凝土浇筑时,先浇肋板再浇翼缘。    (4)张拉时,按设计提供的应力控制千斤顶张拉油压,按理论伸长量进行校核,张拉到设计应力相应油表刻度时立即锚固。    (5)张拉过程中的断丝,滑丝数量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否则要更换钢筋或采取补救措施。    (6)压浆使用压浆泵从梁最高点开始。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A公司在T梁预制场施工中投入了测量工、试验工、混凝土工、模板工、电工、起吊工、张拉工等技术工种。    2.问题:    (1)分包工程在开工前A公司应该履行哪些开工申请手续?    (2)逐条判断T梁预制施工组织要求的正确性,并改正错误之处。    (3)B公司处理桩基变更的方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改正错误之处。    (4)补充T梁预制施工中还需的技术工种。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