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案例三 【背景资料】 某施工企业中标承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达15万t的污水处理厂工程,为防止初沉池、二沉池、曝气池等薄壁钢筋混凝土排水构筑物产生裂缝,施I时采取了如下措施:(1)加大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2)增加坍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扩散度;(3)选择在低温时浇筑;(4)为了能尽早拆除模板,加快模板周转,采用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的办法,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结果事与愿违,混凝土仍出现了裂缝。 【问题】 1.指出上述不正确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2.试述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 3.试述水池满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参考答案】

1.上述措施中,除(3)外,均不正确。(1)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混凝土浇筑是有必要的,但加大水泥用量会增加水化热混凝土体内外温差大,易产生裂缝。(2)混凝土的扩散度应控制在一定的指标范围不可过度加大。用加大坍落度的办法,既增加了水泥用量,也增加了用水量(为保持水灰比不变)。其带来的副作用是增加了水化热,也加剧了混凝土的干缩,导致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4)为避免混凝土结构物内外温差过大,应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以减少温度裂缝。

2.防止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砂和碎石要连续级配,含泥量不能超过规范要求。水口宜为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性能可靠,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的水化热。(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在满足配合比设计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降低水灰比;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峰值。(3)合理设置后浇带。对于大型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后浇带设置时,要遵循数量适当、位置合理的原则。 (4)控制入模坍落度,做好浇筑振动工作。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小模坍落度,混凝土入模后,要及时振动,并做到既不漏振,也不过振。重点部位还要做好二次振动工作。(5)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首先,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且不应大于25℃,使混凝土凝固时其内部在较低的温度起升点升温,从而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其次,采取延长拆模时间和外保温等措施,使内外温差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减少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减少温度裂缝。(6)对于地下工程,拆模后及时回填土,以控制早期、中期开裂。

3.水池满水试验的技术要求是:(1)构筑物水池满水试验的程序: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有关资料整理。(2)构筑物水池满水试验要点:①注水: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 m/24h,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每次注水后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②外观观测:对大中型水池,可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透时,再继续充实至第一次充水深度。在充水过程中,对池外观进行检查,渗水量过大时停止充水,进行处理。③水位观测: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测读数,测读水位的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24h。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到0.1 mm。④蒸发量的测定: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对蒸发量可忽略不计。无盖水池的满水试验的蒸发量,可设现场蒸发水箱,并在水箱内设水位测针进行测定。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多做几道

案例五【背景资料】某公司承建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其结构为二灰土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工期要求当年5月份完成拆迁,11月底完成施工。由于城市道路施工干扰因素多,有较大的技术难度,项目部提前进行了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项目部在城市外设置了拌合站。为避开交通高峰时段,夜间运输,白天施工。检查发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松散、强度值偏低的质量问题。 项目部依据冬期施工方案,选择在全天最高温度时段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碾压施工。经现场实测,试验段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压实度、厚度、平整度均符合设计要求,自检的检验结论为合格。 为确保按期完工,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进行动态调整;完工后,依据进度计划、调整资料对施工进行总结。【问题】1.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内容? 2.分析水泥 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3.结合本工程,简述沥青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基本要求。4.项目部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自检合格的依据充分吗?如不充分,还应补充哪些?5.项目部在施工进度总结时资料依据是否全面?如不全面,请予以补充。

案例二【背景资料】土质为粉质黏土、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4m,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基坑设置了防雨排水设施,现浇箱涵前端设斜面钢刃脚,计划6月10日雨期开始前顶进就位。 项目部编制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铁路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订了顶进时对涵箱结构的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照原计划,箱涵顶进应在雨期开始前完成。开工后,由于降水措施不力,工作坑开挖进度缓慢.进度计划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完成顶进后背的制作安装时,顶进施工已进入雨期。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满足进度工期要求,项目部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条件,每次开挖进尺0. 5m,并在列车运营时连续顶进。 箱涵项进接近第一条线路时,夜间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顶选时,开挖面土方坍塌,造成安全事故。 【问题】 1.本工程工作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根据背景资料,在顶进作业前基坑应做好哪些排水工作? 2.指出项月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监控测量方案及审批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做法。 3.指出方案和顶进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引起列车颠覆的安全隐患。 4.依据背景资料,分析开挖面坍塌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案例四 【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某市污水管工程,总长1. 7km。采用1.6~1.8m混凝土管,其埋深为-4.1 ~-4. 3m.各井间距8~ 10m。地质条件为黏性土层,地下水位置在距离地面一3.5m处。项目部确定采用两台顶管机同时作业,一号顶管机以8号井作为始发井向北硕进,二号顶管机以10号井作为始发井向南顶进。工作井直接采用检查井位置(施工位置如下图所示),编制了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并已经通过专家论证。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1)因拆迁原因,使9号井不能开工。第二台顶管设备放置在项目部附近小区绿地暂存28d。  (2)在穿越施工条件齐全后,为了满足建设方要求,项目部将10号井作为第二台顶管设备的始发井,向原8号井顶进。施工方案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  【问题】  1.本工程中工作井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方案?说明理由。  2.设备放在小区绿地暂存,应履行哪些程序或手续?  3. 10号井改为向8号井顶进的始发井,应做好哪些技术准备工作?  4.项目经理批准施工变更方案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5.项目部就事件(1)的拆迁影响,可否向建设方索赔?如果索赔,简述索赔项目。

案例三  【背景资料】  某小区新建热源工程,安装了3台14MW燃气热水锅炉。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程序发包给A公司,并在工程开工前办理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消防审批手续以及施工许可证。  A公司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履行了报批手续。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如下情况:  (1)A公司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将锅炉安装工程分包给了具有资质的B公司,并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了合同备案。  (2)设备安装前,B公司与A公司在监理单位的组织下办理了交接手续。  (3)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到工地检查发现参建单位尚未到监察机构办理相关手续,违反了有关规定。燃烧器出厂资料中仅有出厂合格证。  (4)B公司已委托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探伤检测。委托前已对其资质进行了审核,并通过了监理单位的审批。 【问题】 1 B公司与A公司应办理哪些方面的交接手续? 2.请指出参建单位中的哪一方应到监察机构办理相关手续,并写出手续名称。 3.燃烧器出厂资料中,还应包括什么? 4.请列出B公司对无损检测单位及其人员资质审核的主要内容。

案例一 【背景资料】  某桥梁工程采用沉入桩基础,在平面尺寸5m×30m的承台下,布置了145根桩,为群柱形式:顺桥方向5行桩,桩中心距为0. 8m,横桥方向29排桩,桩中心距1m。桩长15m,分两节采用法兰盘等强度接头,由专业队伍分包负责打桩作业,合同I期为2003年8月1至8月15日。承包方在施I组织设计中制定了如下方案: (1)为方便预制,桩节长度分为4种,其中72根上节长7m,下节长8m(带桩靴);73根上节长8m.下节长7m(带桩靴)。 (2)为使桩间土挤密,增加桩与土体的摩擦力,打桩顺序定为从四周向中心打。 (3)为防止桩顶或桩身出现裂缝、破碎,决定以控制贯入度为主。  施工中,由于计划不周,8月10日出现了预制桩供不应求的现象,为减少打桩机的停机候活费用,调用了7月20 - 22日预制、混凝土已达到100%设计强度的桩。【问题】1.分述上述方案和做法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若不符合,请说明正确的做法。2.在沉桩过程中,遇到哪些情况时应暂停沉桩?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3.在沉桩过程中,如何妥善掌握控制桩尖标高与贯人度的关系?4.总包和分包对于项目安全控制责任如何分工?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