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背景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风井位于井田东部边界,主井装载系统位于副井运输水平上方,主、副井井筒深度基本相同,副井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及硐室布置如图1所示。矿井施工组织安排主井先于副井3个月开工,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主、副井同时到底;短路贯通后,主井改为临时罐笼提升,副井进行永久装备,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网络计划如图2所示。问题1.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短路贯通线路如何安排?贯通点选择在何处?2.主、副井同时到底后,应如何组织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3.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矿井施工组织安排的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网络计划有何不当之处?如何调整?4.主井井筒表土段施工时发生工期延误3个月,如果后续井筒施工进度不变,应如何安排才能保证原施工组织受影响最小?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1.加速井巷过渡期设备的改装,是保证建井第二期工程顺利开工和缩短建井总工期的关键之一。井巷过渡期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主副井短路贯通;服务于井筒掘进用的提升、通风、排水和压气设备的改装;井下运输、供水及供电系统的建立;劳动组织的变换等等。一般应尽量利用原设计的辅助硐室和巷道,如无可利用条件,则施工单位可以与建设单位协商后在主、副井之间选择和施工临时贯通巷道。临时贯通道通常选择主副井之间的贯通距离最短、弯曲最少、符合主井临时改装后提升方位和二期工程重车主要出车方向要求,以及与永久巷道或硐室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岩柱,并且应考虑所开临时巷道能给生产期间提供利用价值。因此,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短路贯通线路可安排:主井井底清撒硐室→联络巷→副井东侧马头门;贯通点宜选择在联络巷与车场绕道的连接处。

2.主、副井同时到底后,应迅速组织矿井建设二三期工程的施工,安排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时。车场巷道施工顺序的安排除应保证主副井短路贯通与连锁工程项目不间断地快速施工外,同时还必须积极组织力量,掘进一些为提高连锁工程的掘进速度和改善其施工条件所必需的巷道。如:尽快形成环形运输系统,提高运输能力;沟通通风环路,改善通风条件,改变独头通风的困难;沟通排水系统,改善工作面掘进条件等。因此,主副井同时到底后,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施工组织是:

(1)主、副井首先短路贯通;

(2)保证矿井关键线路工程施工不间断;

(3)尽快形成改绞井筒的调车系统;

(4)加快临时设施和硐室施工;

(5)保证副井永久装备完成时相关巷道及硐室施工同步完成;

(6)保证巷道及硐室的连续施工。

3.结合图1和图2,理解网络计划与副井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及硐室布置安排,然后结合图1,查找不合理之处。由图1和图2可见,只有先施工“水仓人口”后,内、外水才具备施工作业面,才能开展后续工程的施工。因此,不当之处是:外水仓的施工安排,调整方法是:将外水仓施工安排在“水仓入口”工作之后。

4.主井井筒到底时间与装载硐室施工顺序有关。装载硐室有三种施工顺序:一是与主井井筒及其硐室一次施工完毕,此方法工期较长,但是不需要井筒二次改装,而且安全性较好;二是主井井筒一次掘到底,预留硐口,待副井罐笼投入使用后,在主井井塔施工的同时完成硐室工程;三是主井井筒第一次掘砌到运输水平,待副井罐笼提升后,施工下段井简,装载硐室与该段井筒一次作完,这种方式只有在井底部分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或地质条件出现意外恶劣情况时)才采用。目前,由于主井井筒表土段施工时发生工期延误3个月,在后续井筒施工进度不变的情况下,保证原施工组织受影响最小是需要保证主、副井筒同时到底进行贯通,根据装载硐室施工方案,可不安排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主、副井同时到底。箕斗装载硐室可安排在副井提升系统移交后,主井永久装备前施工。


多做几道

背景某施工单位承包一立井井筒与井底环行车场项目。在井筒施工中某一夜班,主提升绞车由司机张某一人值班,在下放吊桶时打盹,导致吊桶全速过放。当时李某正穿过吊桶下方去移动水泵,因躲闪不及被当场砸死。事故发生后,井下作业人员由于恐慌争先上井,杨某上半身被挤出吊桶外面,赵某没有保险带,为了安全就挤在吊桶中央。吊盘信号工在把吊桶稳好后就发出提升信号升井。在升井过程中,又突遇断电,赵某被甩出吊桶坠落身亡,而杨某被急剧摆动的吊桶挤成重伤。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立即组织事故调查小组,并上报了施工单位有关领导,同时恢复生产。经调查,李某是从未从事过井下作业的民工,尚未签订劳动合同,仅经过3天简单培训就下井作业。该项目部也没有编制相关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问题1.请说出事故过程中有哪些人违章,违章的内容是什么?2.项目经理在本次事故中有哪些违章行为,相关规定是什么?3.项目经理组织事故调查小组有何不妥,应该如何做?叙述事故的处理程序。4.针对本次事故项目部应该编制什么类型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背景某矿井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遇到了如下几种情况:1.3月1日,在施工运输石门时,遇到原地质资料提供的断层破碎带,并发生严重冒顶,造成施工单位增加施工费用支出30万元,影响工期15D。施工单位在3月15日处理完冒顶事故后,向工程师提出了索赔。2.在施工下山时,5月1日遇到地质资料提供的含水层,工程师认为该含水层不会造成大的事故,遂指示施工单位强行通过,结果导致涌水事故,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50万元,影响总工期30D。事故处理完成后项目经理休假30D,回来后,项目经理提出了索赔。3.8月1日在施工顺槽时,由于遭遇地质资料未提供的断层,使得煤层上移,重新找到煤层后,影响工期10D,施工单位额外支出费用30万元。施工单位在找到煤层后,立即向工程师提出了索赔。问题1.分别分析几次事件中的索赔。2.试述承包人的索赔程序。

背景某钢厂将一条年产100万t宽厚板轧制生产线的建设项目,通过招标确定本工程中的板坯加热炉车间和热轧制车间由具有冶金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进行施工总承包,负责土建施工,厂房钢结构制作、安装,车间内300t桥式起重机的安装,设备安装与调试,三电工程的施工,各能源介质管道施工等内容。建设工期为16个月。因工程工期太紧,造成总承包单位人力资源的调配出现短缺,为不影响该工程的建设速度,拟将该工程中的部分土建工程和车间内桥式起重机的安装进行分包。问题1.总承包单位拟将土建工程,车间内的桥式起重机的安装任务分包给其他单位是否可以?对各分包单位有哪些要求?2.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谁编制?该设计中应怎样确定施工方案?3.总承包单位在策划实施该项目时应注意协调哪些内、外联系环节?

背景某施工单位承包一立井工程。施工单位提出井筒开工前应完成井筒地质检查钻探工作。建设单位虽然同意,但是不愿承担此部分费用,认为是施工单位为保证自身施工条件所增加的内容。工作面预注浆施工,建设单位要求先打钻埋设连接套管(长8.0~10.0m),然后再浇筑止浆垫(厚2.5m)。而施工单位所编制的措施是采取埋设注浆管(长4.5m)、浇筑止浆垫3.5m的方法施工。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自己的方案,在打钻出水后进行注浆时,发现工作面漏浆严重,于是只得对钻孔下止浆塞封水、拆除止浆垫,打钻注浆所花时间12D,费用20万元。工程施工中,当地发生6.0级地震,造成在建工程经济损失52万元,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设备损坏45万元,建设单位采购的待安装设备损毁损失33万元,现场清理及恢复施工条件花费18万元,施工人员窝工及设备闲置费用20万元。问题1.建设单位关于井筒地质检查钻探费用的看法是否正确?应如何处理?2.工作面预注浆施工的费用和工期应怎样考虑?3.针对地震灾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应承担多少损失?列出明细。

背景某井筒工程直径6m,井深780m。地质报告表示在井深620m以后有三层有含水层,涌水量分别为22m3/h、14 m3/h、80 m3/h。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井深较深,选择了包括5 m3吊桶、9臂钻架等大型施工设备。对于井筒涌水,则施工组织设计写了“可以采取工作面预注浆处理”和“视情况采取井壁注浆”的措施。由于掘砌设备操作使用不顺利,施工进度严重拖延。施工队根据620m前和第一、二层含水层的实际揭露地层涌水远小于地质报告的情况,认为地质报告可能有误。为赶进度,施工队一直施工到第三含水层仍按正常掘砌施工。结果,在放炮后虽未有突水事故,但井壁岩石裂隙出现四处涌水。施工队只得匆匆处理,并设法加快了井壁砌筑工作。对于井壁可能出现涌水过大的问题,期待井壁注浆来处理。最后,尽管业主与施工单位为处理井壁又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但其质量仍不能满意。问题1.分析施工组织设计的失误。2.施工队施工中有哪些错误的做法?存在哪些不妥的看法?3.岩壁大量涌水对井壁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哪些影响?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