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例题:2015年真题油田开发项目拟建1座大型铁矿,采选规模3.5×106 t/a,服务年限25年,主要建设内容为:采矿系统、选矿厂、精矿输送管线、尾矿输送管线等主体工程,配套建设废石场、尾矿库和填充站。采矿系统包括主立井、副立井、风井和采矿工业场地等设施,主立井参数:井直径5.2m,井口标高31m,井底标高-520m。矿山开采范围5km³,开采深度-210m~440m,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立井开拓运输方案。采矿方法为空场法嗣后充填。矿石经井下破碎,通过主立井提升至地面矿仓,再由胶带运输机输送至选矿厂,废石经副立井提升至地面,由电机车运输至废石场。选矿厂位于主立井口西侧1km处,选矿工艺流程为“中碎—细碎—球磨—磁选”,选出的铁精矿浆通过精矿输送管线输送至15km外的钢铁厂;尾矿浆通过尾矿输送管线输送。85%送充填站,15%送尾矿库。精矿输送管线和尾矿输送管线均沿地表铺设,途径农田区,跨越A河(水环境功能为Ⅲ类)。跨河管道的两侧各设自动控制网,当发生管道泄漏时可自动关闭管道输送系统。经浸出毒性鉴别和放射性检验,废石和尾矿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符合《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GB6763-86).废石场位于副立井口附近,总库容2×106m³,为简易堆放场,设有拦挡坝。施工期剥离表土单独堆存于废石场。尾矿库位于选矿厂东南方向5.3km处,占地面积80hm²,堆高10m。总库容7.5×106m³,设有拦挡坝、溢流井、回水池。尾矿库溢流水送回选矿厂重复使用。尾矿库周边200m~1000m 范围内有4个村庄。其中B村庄位于南侧200m,C村位于北侧300m,D村位于北侧500m,E村位于东侧1000m。拟环保搬迁B村和C村。矿区位于江淮平原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950mm。矿区地面标高22m~40m,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田为主。矿区内分布有11个30~50户规模的村庄。矿区第四系潜层水埋深1m~10m;中下更新统深层水含水层顶板埋深70m左右,矿区内各村庄均分布有分散式居民用水取水井,井深15m左右,无集中式饮用水取水井。问题:1.判断表土、废石处置措施和废石场建设方案的合理性,说明理由。2.说明矿井施工影响地下水的主要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3.拟定的尾矿库周边村庄搬迁方案是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说明理由。4.提出精矿输送管线泄漏事故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5.给出本项目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设置方案。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1.判断表土、废石处置措施和废石场建设方案的合理性,说明理由。

解析:(1)本题考点:固废处置利用方案合理性判定,固废处置场选址合理性分析。

(2)固废能利用尽量利用,不能利用或没有利用价值再进入处置场。一般固废 处置场对地基承载力有要求,如果是Ⅱ类固废对地基防渗性也有要求,本题固废是Ⅰ类固废。

参考答案:

(1)表土、废石处置措施不合理:这两类固废均可综合利用,表土单独堆存是合理的,但要生态恢复,防止扬尘和水土流失,同时表土可以用作荒地改良的耕作层或用于施工临时场地复垦表土,废石根据题干描述完全符合建筑材料的要求,可用作建筑材料。不应单独建处置场来处置这两种固废。

(2)废石应首先在矿井下就送到采空区回填;

(3)废石场建设方案不合理:废石场建设在副立井口附近,处在矿区内,地基会发生不均匀沉降,不符合一般固废处置场选址要求,而且在该处堆放废石,增加了地基荷载,进一步加剧了地表沉降,很容易产生地质灾害,对副立井造成了影响。

2.说明矿井施工影响地下水的主要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解析:分析工程开发建设可能对水资源量、含水层、水用户、水源地等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及监控计划。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题干中给出的矿井组成进行解答,采矿系统包括主立井、副立井、风井和采矿工业场地等设施,主立井参数:井直径5.2m,井口标高31m,井底标高-520m,低于地下水含水层的标高。

参考答案:

矿井施工过程中的:主要为井巷工程开拓产生的井下涌水,需要进行疏干,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产生水文地质问题,本项目矿井深度已经涉及中下更新统深层水含水层,破坏了含水层的隔水层,使不同含水层串通,要及时封堵,保证隔水层的连续性,减少涌水。

疏水排放的废水排放地表水体除了水污染问题外,还有可能造成地表水水位上升,进而引起盐渍化问题。采取的措施:预先做好水文地质调查,注浆堵水。

3.拟定的尾矿库周边村庄搬迁方案是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点:一般固废处置场选址合理性分析。

参考答案:(1)不满足环保要求。(2)本尾矿库库容较大,若发生溃坝风险事故,根据题干信息计算,按溃坝后尾矿堆积高度1米算,影响半径也要达到1500以上,根据谨慎性原则,D村、E村也要环保搬迁。

4.提出精矿输送管线泄漏事故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解析:(1)本题考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主要从设计、施工、运营三个阶段,从人为破坏、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三个风险因素,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两个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

(1)优化敷设设计方案:管线采用埋地敷设,从A河河底穿越;

(2)优化线路设计方案:管线线路设计避开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段;

(3)选用优质管材,提高管线施工质量;

(4)在管线敷设地段上方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其它建设项目的无意破坏;

(5)运行期,设专人巡视,防止人为破坏;

(6)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应急物资,并定期演练,发生事故,立即启动。

5.给出本项目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设置方案。

解析:本题考点:地下水质量检测井的布置。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针对可能影响的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层位的地下水进行监测。

参考答案: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在矿区的上游设水位、水质对照井,在矿区设水位、水质污染监测井,在尾矿库和废石场设监测井,在矿区下游设污染扩散监测井。

在采矿区同一水文地质单元每个含水层布置一口井,重点检测具有供水目的的含水层(第四系潜层水),第四系潜层水的检测井可利用居民饮用水取水井,不独立布置检测井。

多做几道

案例1 新建1.4×105 t/a腈纶项目【素材】某拟建腈纶厂位于A市城区东南与建城区相距5 km的规划工业园区内,采用DMAC(二甲基乙酰胺)湿纺二步法工艺生产1.4×105t/a差别化腈纶。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原液制备车间、纺丝车间、溶剂制各和回收车间、原料罐区、污水处理站、危险品库、成品库等。原液制备车间生产工艺流程详见图1。生产原料为丙烯腈、醋酸乙烯,助剂和催化剂有过亚硫酸氢钠、硫酸铵和硫酸,以溶剂制备和回收车间生产的DMAC溶液为溶剂(DMAC溶液中含二甲胺和醋酸),经聚合、汽提、水洗过滤、混合溶解和压滤等工段制取成品原液。废水W1送污水处理站处理,废气G1经净化处理后由15 m高排气筒排放,压滤工段产生的含滤渣的废滤布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原料罐区占地8 000m2,内设2个5 000m3丙烯腈储罐、2个600 m3醋酸乙烯储罐和2个60 m3二甲胺储罐。单个丙烯腈储罐呼吸过程中排放丙烯腈0.1 kg/h。拟将2个丙烯腈储罐排放的丙烯腈废气全部收集后用管道输送至废气处理装置处理,采用碱洗+吸附净化工艺,设计丙烯腈去除率为99%,处理后的废气由1根20m高排气筒排放,排风量200 m3/h。污水处理站服务于本企业及近期入园企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在R河左岸岸边排放。R河水环境功能为Ⅲ类,枯水期平均流量为272 m3/s,河流断面呈矩形,河宽260m,水深2.3m。在拟设排放口上游4km、河道右岸有A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10 km处为A市水质控制断面(T断面)。经调查,R河A市河段的混合过程段长13 km。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选用一维模式进行水质预测评价,预测表明T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低于标准限值。评价结论为项目建成后T断面水质满足地表水功能要求。【问题】1.分别指出图1中废水W1、废气G1中的特征污染物。2.原液制备车间固体废物处理方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3.计算原料罐区废气处理装置排气筒的丙烯腈排放浓度。4.T断面水质满足地表水功能要求的评价结论是否正确?列举理由。

案例2新建生猪屠宰项目【素材】B企业拟在A市郊区原A市卷烟厂厂址处(现该厂已经关闭)新建屠宰量为120万头猪/a的项目(仅屠宰,无肉类加工),该厂址紧临长江干流,A市现有正在营运的日处理规模为3万t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距离B企业1.5 km。污水处理厂尾水最终排入长江干流(长江干流在A市段水体功能为II类)。距B企业、沿长江下游7 km处为A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程建设后工程内容包括:新建4 t/h的锅炉房、6000m2待宰车间、5 000 m2分割车间、1 000 m2氨机房、4 000 m2冷藏库。配套工程有供电工程、供汽工程、给排水工程、制冷工程、废水收集工程及焚烧炉工程等。工程建成后所需的原材料有:生猪(生猪进厂前全部经过安全检疫)、液氨、包装纸箱、包装用塑料薄膜。项目废水经调节池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牲畜粪尿经收集后外运到指定地方堆肥处置。A市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A市地势较高,海拔为789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厂址以西100m处有居民260人,东南方向80m处有居民120人。【问题】请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应从哪些方面论证该项目废水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2.B企业拟在长江干流处新建一个污水排放口,请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如果不可行,拟建项目的污水如何处理?3.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如何布点?4.针对该工程的堆肥处置场应关注哪些主要的环保问题?5.该建设项目的评价重点是什么?

案例3新建纺织印染项目【素材】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l07 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I 600 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165 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 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l。现拟定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的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 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 dB (A),夜间56.0dB (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的噪声贡献值为54.1dB (A)。(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 dB (A),夜间55 dB (A))【问题】1.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的COD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Cr,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2.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3.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4.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5.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例题:新建7 0万t/a林纸一体化项目【素材】红星造纸公司拟在位于大洪河流域的A市近郊工业园内新建生产规模为70万t/a的化学制浆工程,在距公司20 km、大洪河流域附近建设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项目组成包括:原料林基地、主体工程(制浆和造纸)、辅助工程(碱回收系统、热电站、化学品制备、空压站、机修、白水回收、堆场及仓库)、公用工程(给水站、污水处理站、配电站、消防站、场内外运输、油库、办公楼及职工生活区)。红星公司年工作时间为340天,三班四运转制,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厂址东南方向为大洪河,其纳污段水体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大洪河自东向西流经A市市区..该地区内雨水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987.6 mm,最大年降雨量为3 125.7 mm,大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63m3/S,河宽为30~40 m,平均水深为7.3 mo大洪河在公司排污口下游3 km处有一个饮用水源取水口,下游9km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下游约18 km处该水体汇入另一较大河流。初步工程分析表明,该项目废水排放量为2230 m3/d。【问题】请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该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原科林基地建设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3.该70万t/a化学制浆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因子有哪些?4.请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并说明理由,同时制定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

案例4年产2.5万张牛皮革新建项目【素材】A皮革公司在B市某工业园有一个年加工皮革2 5万张(折牛皮标张)的制革生产装置。几年后在C市新建一个制革厂,生产规模为年加工皮革11.5万张(折牛皮标张)。拟建项目占地面积551 300 m2,总投资为7 800万元。主体工程包括鞣制车间、整饰车间、冲洗车间;配套建设的有职工宿舍、厂区污水处理站。A皮革公司拟将污水经处理后农灌。制革生产一般包括准备工段、鞣制工段和整饰工段,其工艺流程如下:工艺介绍:准备工段。指原料皮从浸水到浸酸之前的工序操作,其作用在于除去制革加工不需要的各种物质,使原料恢复到鲜皮状态,除去表皮层、皮下组织层、毛鞘、纤维间质等物质,适度松散真皮层胶原纤维,使裸皮处于适合鞣制状态。鞣制工段。包括鞣制和鞣后湿处理两部分。铬鞣工艺一般指鞣制到加油之前的工序操作,它是将裸皮变成革的过程,铬初鞣后的湿铬鞣革称为湿革,需进行湿处理以增强革的粒面紧实性,提高柔软性、丰满性和弹性,并染色赋予革特殊性能。整饰工段。包括皮革的整理和涂饰,属于皮革的干操作工段,指在皮革表面施涂一层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薄膜的过程,常辅以磨、抛、压、摔等机械加工,以提高革的质量。【问题】请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该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2.该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3.如何对该项目进行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布设?4.该项目环评报告书应设置哪些评价专题?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