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公司在2008年生产并销售产品15 000件,期初无存货。2008年度按完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如下:  某公司职能式损益表  要求:假定该公司2008年度期初有存货2 000件,本期生产15 000件,销售17 000件。在这种情况下,请分别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两种方法分别计算编制2008年度的损益表,并比较损益表的营业利润的差额。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解:(1)按表中资料,计算相关数据:

  销售单价=600 000÷15 000=40(元/件)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80 000+100 000+40 000)÷15 000=14.67(元)

  (2)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相关数据:

  单位固定生产成本=60 000÷15 000=4(元)

  单位产品成本=14.67+60000/15000=18.67(元)

  假定2008年该公司期初存货2 000件,本期生产15 000件,本期销售17 000件。

  期末存货=2 000+15 000—17 000=0

  销售收入=40×1 7 000=680 000(元)

  期初存货成本=18.67×2 000=37 340(元)

  本期生产成本=18.67×15 000=280 050(元)

  销售成本=37 340+280 050—0=317 390(元)

  销售毛利=680 000— 31 7 390=362 610(元)

  营业利润=362 610一(130 000+70 000)=162 610(元)

  据以上数据得下表:

  某公司职能式损益表


  (3)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相关数据:

  由(1)知,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4.67(元)

  单位产品成本=单位变动成本=14.67(元)

  销售收入=40×17 000=680 000(元)

  变动生产成本=14.67×17 000=249 390(元)

  变动成本总额=249 390+130 000=379 390(元)

  边际贡献=680 000 —379 390=300 610(元)

  固定成本总额=60 000+70 000=1 30 000(元)

  营业利润=300 610—130 000=170 610(元)

  据上述数据得出下表:

  某公司贡献式损益表


  比较上述两张损益表,明显看出职能式损益表的税前净利比贡献式损益表少8 000元。

  验算方法:两表营业利润差额一单位固定成本存货增加量=60000/15000×(0-2 000)=-8 000(元)

多做几道

简述标准成本系统的作用。

  标准成本系统包含哪些内容?

  A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甲产品成本,有关资料如下:  (1)本期单位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为10公斤,单位材料的标准价格为2元,单位产品的标准人工工时为5小时,预计标准总工时为2 500小时,标准工资总额为16 000元,标准制造费用总额为70 00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为50 0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20 000元)。  (2)其他情况:本期产品的实际产量为490件,耗用直接人工2 400小时,支付工资16 620元,支付制造费用7130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54 000元,固定制造费用17 300元),采购原材料的价格为2.2元/公斤,本期领用原材料5 100公斤。  要求:  (1)编制甲产品标准成本卡,填写下表:  单产品标准成本卡  (2)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计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并分析它们产生的可能原因。  (4)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支出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5)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支出差异、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简述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模式。

  某公司生产甲产品,月标准生产能量为1 000件,预计产能标准总工时为2 000小时,4月份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24 O00元,本月实际产量800件,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支付28 000元,实际耗用工时为1 500小时。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并采用“三分法”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进行分析。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