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某造纸厂发生了一起因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和缺乏救助常识而导致10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的重大伤害事故。事故当日,该厂工人于早上7时停机,经过往浆池中灌水、排水的工序后,8时左右有2名工人下池清扫浆池,当即晕倒在池中。在场工人在没有通知厂领导的情况下,擅自下池救人,先后有6人因救人相继晕倒在池中,另有2人在救人过程中突感不适被人救出。至此,已有10人中毒。厂领导赶到后,立即组织抢救,经往池中灌氧并用风扇往池中送风后,方将中毒者全部用绳子拉出来。由于本次中毒发生快、中毒深、病情严重,10例病人在送往医院后,已有6例病人心跳和呼吸停止,虽经多方努力抢救,但至当日下午4时20分,已有4人死亡。事故原因调查与分析:1.中毒现场有害气体的测试及中毒化学物质的鉴定。浆池外形似一个倒扣的半球状体.顶部有一个40cm x60cm洞口,工人利用竹梯从洞口进出清洗浆池。走近洞口,就闻到一股较浓的臭味,事故发生后,在洞口处用快速检测管对洞口内10cm处的气体进行检测:硫化氢(H,S)的浓度为55mg/m3(国家卫生标准为10mg/m3),一氧化碳、氯气和氯化氢未检出,可以推断,在实行向池中通风和送氧之前,其浓度一定更高。根据中毒病人的发病及临床特征,将本次中毒诊断为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2.浆池硫化氢产生的原因。在造纸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含硫化学物质,通常的情况下。由硫化氢引起的职业危害多发生在蒸煮、制浆、洗涤和漂白的过程中。如果含硫的废渣和废水长时间存放在浆池中,再加上含硫有机物的腐蚀,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由于密度较大而沉积于浆池的底部。3.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硫化氢是剧毒的窒息性气体,在没有良好通风和个人防护的情 况下,是绝对不能进入高浓度硫化氢环境工作的。但本次清洗浆池前,水仅灌注了1/4.且工人在未对池内进行通风处理的情况下就下池清洗,随后一连串的救人更是在没有任何通风和防护耪情况下进行的。 4.缺乏安全及应急措施。现场调查发现用于鼓风的排污口处却没有鼓风机,连电源插座都找不到;清洗浆池没有任何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甚至连一根救助的绳子都没有,更没有发生事故时的抢救设备。5.缺乏劳动安全卫生意识、管理混乱。事故发生后,当要求厂方提供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时,厂方虽说有,但却找不到。如果厂里有安全监督员,并负责对整个安全程序进行监督,便能做到及早发现和及早预防,这起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了。6.缺乏必要的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本次中毒的10位工人,在该厂工作1~5年,却从未进行过有关的安全卫生培训和教育,不知道制浆过程中存在哪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对人体能造成哪些伤害,也不知道预防措施,更不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后如何救治。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1.硫化氢的检测方法是什么?2.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安全要求是什么?3.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具体包括哪些?4.结合本案例,应提出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有哪些?
C酒业公司位于华南地区,占地58万平方米,年产各类白酒20万吨。公司有员工3000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人。 C酒业公司有粮库1个、粮食粉碎车间3个、发酵酿造车间12个、露天储酒罐区1个、勾调车间4个、灌装车间8个、成品酒仓库8个、包装物品仓库4个、动力车间1个、设备车间1个、污水处理车间1个、员工食堂3个、浴室5个。 露天储酒罐区为地上式罐区,有立式固定顶储罐130个,储罐之间的距离为0.7倍罐径;250m3立式固定顶储罐100个,储罐之间的距离为0.9倍罐径。露天储酒罐区的防护重点是防火、防爆、防泄漏、防雷击。罐区设置避雷针16组,露天储酒罐区与厂内主干道路路边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2m;事故存液池容积约200m3。 粮食粉碎车间通过负压除尘系统收集机械磨碎过程中产生的粮食粉尘,除尘系统使用防静电布袋除尘,除尘管道采用Φ500mm镀锌管道,法兰盘连接,并对法兰盘防静电跨接,管道按规定接地。C酒业公司为粮食粉碎车间员工配发了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尘口罩和防尘帽。 发酵酿造车间窖池属有限空间,2014年10月曾经发生过一起员工在清理窖池作业时的中毒与窒息事件,因抢救及时,未造成员工伤亡。在此之后,C酒业公司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限空同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完善了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灌装车间为了减少流水线作业噪声时员工的影响,为员工配发了耳塞。 动力车间有10KV配电室1个,20t/h锅炉2台。 设备车间有数控车床8台,普通车床2台。铣床2台,刨床1台以及电焊、气焊设备、气瓶若干。 污水处理车间主要处理发酵酿造过程中的污水,处理量800t/d。 C酒业公司另有10t桥式起重设备3台,5t桥式起重设备5台,客货电梯5部,厂内机动,车辆130辆(其中叉车80辆)以及一支货物运输车队。 2014年年末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C酒业公司露天储酒罐区进行了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检查中注意到,避雷装置上一次检测时间为201 4年3月;罐区上方架设有临时用电线;罐区作业人员甲、乙身着普通工作服,用真空泵从罐车往储罐输送原酒,罐车罐体未连接到静电释放装置。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辨识C酒业公司可能存在的职业病类别并说明原因。2.指出C酒业公司特种设备的种类。3.简述C酒业公司在发酵酿造车间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安监总局令第69号)的具体内容。4.简述C酒业公司露天储酒罐区存在的事故隐患并说明理由。
A焦化厂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200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2人轻伤。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该厂采取的整改措施是将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这样既抑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2009年5月20日制订实施了《A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2011年5月11日15时20分许,A厂备煤工甲、乙在进行胶带输送机巡检作业时闻到强烈异味,随后两人分别前往不同部位查找原因。15时38分,乙听到从甲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气流迎面扑来,发现通廊部分坍塌。乙立即呼救。厂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对胶带输送机通廊坍塌现场进行搜救,在胶带输送通廊北端发现甲倒在废墟中。甲头部有明显外伤,身上有部分面积烧伤,经医务人员确认已死亡。事故调查确认,此次事故为1号煤仓内苯蒸汽爆炸事故。在含苯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1年后,废水管道断裂,废水从管道断裂处流入煤堆底部,经胶带输送机运输,大量含苯煤粉进入1号煤仓,从含苯煤粉中挥发出的低浓度苯蒸汽积累、聚集达到爆炸权限,遇到点火源后引起爆炸。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作为A厂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可从事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 )。
参与本厂组织的事故调查
参与本厂内隐患排查治理
进行本厂员工职业病鉴定
参与本厂员工安全培训
为本厂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年×月×日18时15分,某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事故当日13时许,某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m,接近警戒高度14.30m,黄某马上向该厂总调度进行了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和量。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13时30分许,黄某在给310号油罐作汽油调和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15时许,黄某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和,由于错开了311号D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入310号油罐。15时40分,仪表工陈某某从计算机显示屏上发现310号油罐油面不断上升,随后计算机开始“高位报警”,陈某当即让黄某到罐区去核实一下310号罐的油面高度,黄某却误认为是计算机不准确,没去核实也未采取其他措施。16时,在交班时违反规定,没有在油罐现场进行交接班,也未核实油罐流程。17时50分,310号油罐的汽油开始外冒,部分汽油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18时15分,某单位职工吕某驾驶手扶拖拉机路过罐区11号路时,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遇空气中的爆炸混合气体发生起火爆炸,导致吕某当场死亡,另一工人被严重烧伤抢救无效死亡。310号油罐"-3即燃烧,持续17h后被扑灭。1.如果310号油罐和311号油罐相距400m,且都是直径l5m的圆柱形罐体,其最高油面高度是l4.3m,试判断该储存单元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汽油在储存区的临界量是20t,汽油的密度是750kg/m3。2.试分析该罐区具有哪些危险因素,并指出防止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3.试分析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008年9月20日凌晨,某煤机配件厂镗工吴某与职工新某在车间加班,加工转轴支架零件。其中用于固定铣刀的梢铁超出主轴直径80mm。20日凌晨4点,吴某在镗床主轴转动时进 行测量工作,致使梢铁将其挂在主轴上并将其甩过,头部撞在机床导轨上,新某发现后立即找到值班人员并通知单位领导,同时抢救伤者,当医生赶到时,判定吴某已经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这起事故属于什么事故?2.指出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3.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有哪些?4.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基本职责有哪些?
某修造船厂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该厂修船船坞几天前有一艘外国船籍的油船(约9万t)入坞,更换侧罐的外板和中央罐的船底外板。事故发生当天,准备更换其中的左弦3号侧罐(长约40m、宽约10m、高约20m)的外板。上午在罐内装配脚手架,然后由10个人开始对罐内施工部分进行清扫,把堆积在外板更换部分休息室上的残泥用锹、钩刮铲装在容器里,吊到船底。下午在清扫的同时,又有6个人开始对外板打眼和切割,用气焊在外板上开大致等间隔的换气孔,同时进行休息室和外板接头的切割,气体(乙炔和氧气)是从甲板上的气体转换器通过软管输入的。作业时已预先在罐底灌上水,并且是在除完泥渣的地方进行的。但是在开始打眼和切割约1h后,油罐内发生火灾,从事该项作业的6人和清除泥渣的1人向油罐外逃避,其中6人行动较慢,在升降梯等处被烧死或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经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下:油罐上部气割或切割的火星引着下部休息室残留的泥渣,又引起其他处残留的泥渣燃烧。罐底的水量少,刮落的泥渣没有完全被水盖住,从而引燃船底泥渣,这也是使火灾扩大的原因。该造船厂每天定时测定作业场所可燃气体浓度及氧气浓度,根据测定结果的规定在相关场所标明是否可以进行烟火作业,对该船3号侧罐内的作业,清扫组和焊接组之间预先也商议了计划。明火作业时,充分注意到了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可能性,但对泥渣这一可燃性物质,对它的易燃程度、应除去的量、残存泥渣的分布状态和使用明火场所的相互位置关系等则没有从安全角度出发给予足够的考虑。油罐维修作业中,泥渣的存在不论在安全方面,还是在劳动卫生方面,都是应充分考虑的事项。像这种气割火花引起泥渣着火,初期灭火失败导致火灾的事例时有发生。这类事故有时是发生在油罐内,因此不易躲避,换气也困难,往往造成重大人身事故,为了作业安全,必须事前进行慎重的研究。这起事故存在的问题是:(1)罐底部盛水不足。(2)消防水管虽然拉进罐内,但负责使用的人着火时不在场,未能有效地利用。(3)带进罐内的灭火器不够用。为了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须采取的措施有:(1)明确清除泥渣的判断标准和确立按该标准建立的现场检查体制。(2)规定相应的烟火作业限制(包括禁止)。(3)调整作业间的联系。(4)推行以作业指挥人员为中心的安全作业。(5)确保避难通路、避难口和按需要设置、装备报警器。(6)配备数量合适的消防设备并掌握使用方法。1.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危险因素是什么?2.进入设备内工作应做好哪些安全防护?3.进入设备内动火工作应注意什么?4.对于未知的危险因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辨别?
2008年。G淀粉公司雇佣临时人员把仓库改造成第三生产车间。该车间为长80m、宽50m、高15m的桁架砖混结构建筑,分成打包间和产品暂存间。打包间用7m高砖墙与暂存间分隔。打包间内有打包机8台、振动筛8台。振动筛安装在6m高的二层钢制平台上,振动筛内筛子采用木质框架,筛子四角与振动筛用铁质螺栓连接。振动筛开关和电动机为防爆电器设备。2010年3月10日10时30分,当班班长甲发现4号打包机故障,二层钢制平台滞留了大量淀粉,正散落到打包间地面。甲关停4号打包机,并向车间主任报告。14时,甲带领10名工人到二层钢制平台清理淀粉。一部分工人使用扫把、铁锹等工具清理平台上的淀粉,装包后,通过楼梯把成包淀粉滚落到打包车间地面,或从二层平台直接将淀粉包扔到打包间地面。另一部分工人用铁制扳手卸下筛子,用铁棍敲打清理筛子上的淀粉。当清理工作进行到15时10分时,突然发生燃爆,而后发生多次爆炸,打包间一片火海,第三生产车间厂房的四面墙体全部倒塌。事发时,打包间和暂存间分别有作业人员19人和79人。事故导致18人死亡、7人重伤、38人轻伤。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搜救人员多次进入车间搜救,利用切割机、生命探测仪、液压顶杆、起重气垫等装备进行救援,并在厂房周边同时用消防水枪降温,防止再次燃爆。1.指出引起此次淀粉燃爆的基本条件。2.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3.指出淀粉爆炸与气体爆炸在爆炸特性方面的不同。4.指出G淀粉公司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某煤矿4号井,年产煤10万吨,一对斜井开掘,主副斜井520m,中央并列式通风,主扇45kw,风量每小时为46000m3。矿井通风系统采用分区式,有可采煤4层,现主采第一层,煤厚2.48m。2015年3月14日14时班,煤矿井下共有78人作业,掘进一队1 5人到达掘进头后,瓦捡员马某测得瓦斯超限,队长发现风筒不正,班长李某把风筒摆正后,通风一段时间后测量瓦斯已下降,就开始了作业。在打了8个眼后,风筒再次脱位,瓦斯又超限,把风筒捶正后,吹了12分钟,放了第一茬炮。六七分钟后打第二茬炮眼,打了2个,在打第3个时,发现煤电钻发火。赵某把电钻放到底板上,去找电工修理,临走时对大家说:“小心一些,别出大乱子。”赵某离开30分钟左右,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浓烟,波及下山绞车房、大巷,冲击波特许多风门冲坏,绞车上的金属片鼓形控制器吹出40m,事故造成35人死亡,9人受伤。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引起瓦斯燃烧与爆炸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2.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有哪些?3.简述瓦斯爆炸事故的救护及处理措施。
×年×月×日18时15分,某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事故当日13时许,某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m,接近警戒高度14.30m,黄某马上向该厂总 调度进行了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和量。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进入罐区 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13时30分许,黄某在给310号油罐作汽油调和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15时许,黄某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和,由于错开了311号D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入310号油罐。15时40分,仪表工陈某某从计算机显示屏上发现310号油罐油面不断上升,随后计算机开始“高位报警”,陈某当即让黄某到罐区去核实一下310号罐的油面高度,黄某却误认为是计算机不准确,没去核实也未采取其他措施。16时,在交班时违反规定,没有在油罐现场进行交接班,也未核实油罐流程。17时50分,310号油罐的汽油开始外冒,部分汽油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18时15分,某单位职工吕某驾驶手扶拖拉机路过罐区11号路时,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遇空气中的爆炸混合气体发生起火爆炸,导致吕某当场死亡,另一工人被严重烧伤抢救无效死亡。310号油罐当即燃烧,持续17h后被扑灭。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如果310号油罐和311号油罐相距400m,且都是直径15m的圆柱形罐体,其最高油面高 度是14.3m,试判断该储存单元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汽油在储存区的临界量是20t,汽油的密度是750Kg/m3。2.试分析该罐区具有哪些危险因素,并指出防止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3.试分析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J公司是一家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企业。2011年,J公司有员工780人,其中含安全管理人员3人和L劳务公司劳务派遣人员l50人。2011年度,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l人重伤、2人轻伤。其中:一起事故由L劳务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违章造成,导致1名劳务派遣人员轻伤。J公司的主要生产工序为:原料采购运输、分拣清洗、浸泡灭酶、预冷却、布料、蒸制、速冻、包装和冷藏。主要原料及辅料有: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水、天然气、液氨、柴油、食品添加剂等。J公司主要建(构)筑物有:综合办公楼、农副产品加工厂房、冷库、配送库、车库、锅炉房、变电所等。主要设备设施有:冷藏冷冻车20台、货车50台,叉车20台、冷库设施(制冷剂为液氨)1套、l0t/h燃气(天然气)蒸汽锅炉2台、电梯2部、2000KVA的干式变压器2台、分拣设备l套、 加工设备l套,以及包装物生产设备及热力、制冷管网等。 J公司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了应 急救援预案,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以书面形式对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告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1.计算J公司2011年度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伤害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2.列出J公司主要设备中的特种设备。3.辨识J公司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4.指出L劳务公司派遣人员违章事故的事故责任主体并说明理由。5.列出J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属于综合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