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施工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了某20层大厦的玻璃幕墙施工任务,并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工期为70d,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在开工前提交施工方案,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施工方案并提交建设单位,在施工前进行了设计、技术交底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1)在立柱和支座接触面之间加防腐隔离刚性垫片。  (2)立柱在预装、初步定位和自检合格后,正式焊接牢固。  (3)横梁两端与立柱连接处用铆钉铆接后,嵌入密封胶密封。  (4)打胶时先打横向胶,后打竖向胶;竖向胶缝宜自下而上进行打胶,胶注满后,应检查是否有气泡等。  (5)幕墙钢龙骨架进行二次防腐处理后应进行自检,合格后,才进入下一道工序。  (6)幕墙上端封口设置挡水板,防止雨水渗入室内。 {Page}  【问题】  1.该施工方案的内容主要有哪些?编制该施工方案的步骤是怎样的?  2.该设计交底会议应由谁主持?一般在什么时候进行?设计交底会议记录的重点是什么?  3.隐框玻璃幕墙中的板块与金属框之间完全靠结构胶粘结,其结构胶要承受哪些作用力?  4.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中的不妥之处有哪些?请指出来,并改正。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1.(1)施工方案的内容如下。
1)工程概况。
2)施工组织机构。
3)构件运输。
4)现场搬运。
5)安装前的检查和处理。
6)安装工艺流程。
7)工程设计、安装、材料供应进度表。
8)劳动力使用计划。
9)施工机具、设备使用计划。
10)资金使用。
11)质量要求。
12)安全措施。
13)成品保护措施。
14)交工资料的内容。
15)设计变更解决的方法和现场问题协商解决的途径。
(2)施工方案的编制步骤如下。
了解工程概况→编制机构图→确定构件的运输和搬运→明确施工前的准备内容→编制安装工艺流程图→设计施工进度计划→编写施工质量要求→编制施工安全措施→确定工程验收资料内容。
2.该设计交底会议应由设计单位主持;一般在施工图设计及签审完毕后现场施工之前进行;设计交底会议记录的重点是记录施工的要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3.隐框玻璃幕墙中的板块与金属框之间完全靠结构胶粘结,结构胶要承受板块的自重、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力及温度变化的影响。
4.施工过程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中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
(1)不妥之处:在立柱和支座接触面之间加防腐隔离刚性垫片。
正确做法:在立柱和支座接触面之间加防腐隔离柔性垫片。
(2)不妥之处:立柱在预装、初步定位和自检合格后,正式焊接牢固。
正确做法:立柱在预装、初步定位和自检合格后,须报质检人员抽检,抽检合格后才能将连接件正式焊接牢固。
(3)不妥之外:横梁两端与立柱连接外用铆钉铆接后,嵌入密封胶密封。
正确做法:横梁两端与立柱连接处应加弹性橡胶垫。
(4)不妥之处:打胶时竖向胶缝宜自下而上。
正确做法:打胶时竖向胶缝宜自上而下。
(5)不妥之处:幕墙钢龙骨进行二次防腐处理后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才进入下一道工序。
正确做法:二次防腐处理后应及时通知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不妥之处:幕墙上端封口设置挡水板,防止雨水渗入室内。
正确做法:幕墙下端封口设置挡水板,防止雨水渗入室内。    

多做几道

1.背景某单层工业厂房工程施工,拆除顶层钢模板时,将拆下的25根钢管(每根长4.5m)和扣件运到井字架的吊篮上,6名工人准备随吊篮一起从屋顶下落到地面。此时恰好操作该吊篮的专职司机上厕所不在岗,临时由附近施工的一名普工开动卷扬机。在卷扬机下降过程中,钢丝绳突然断裂,人、材随吊盘下落坠地.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的事故。该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项目部还组织了专题安全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对本次事故教训进行学习。2问题(1)该事故属于哪个等级?并说明该等级的判定标准。(2)分析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3)事故发生后,该单位在2h内书面向有关单位进行报告,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简要说明施工单位报告事故时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背景天津某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地下2层,地上18层。由于地质条件不太理想,所有柱及墙底均设计有D=800mm的泥浆护壁灌注桩加桩承台基础、地连梁,地下室底板为整体筏板。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成孔后清孔换浆,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合格,然后下放钢筋笼、导管,并按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均超出设计桩顶标高300mm。事件二:监理工程师对成桩进行检查,发现⑧一D轴交汇处某桩成桩直径不足800mm,实测值为760mm,且桩位偏差为113mm。事件三:监理工程师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所有桩身混凝土试件检验均合格,井进行承载力试验,所有桩承载力检测均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事件四: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将所有工程档案提请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预验收,合格后提请建设单位正式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共赴现场进行竣工验收,验收获得通过。2.问题(1)事件一中,指出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存在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2)事件二中,⑧-D轴交汇处某桩桩径及桩位偏差是否满足验收规范要求,并说明理由。(3)事件三中,桩身混凝土试件取样有哪些规定。(4)事件四中,竣工验收过程存在哪些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1.背景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30000m2;;地下2层,地上25层,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设单位依法选择了工程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并签订了设计、监理、施工总承包合同。施工过程中,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节能检查发现部分材料,设备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分析原因发现,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建设单位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事件二:设计单位使用了列人禁止使用目录的设备。事件三:施工单位未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事件四:工程监理单位对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设备,按照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签字认可。事件五:注册执业人员未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2.问题(1)民用建筑节能贯穿民用建筑哪几个阶段?(2)针对事件一,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3)针对事件二,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4)针对事件三,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5)针对事件四,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6)针对事件五,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

1.背景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紧邻某住宅楼。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了整改通知。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在理解上发生分歧,随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2.问题(1)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3)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4)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背景资料】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11000m2,框剪结构,局部钢结构,地下二层,地上九层,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000mm,桩长35m,共260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屋面防水采用SBS卷材。根据工程进度安排,每天施工10根灌注桩,项目部根据每天浇筑的混凝土量,计划留置标养试件6组,共留置156组试件。灌注时桩顶混凝土面超过设计标高500mm;成桩后按总桩数的20%对桩身质量进行检验;按总桩数的0.1%对承载力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审查时认为方案存在错误,要求施工单位改正后重新上报。由于建筑用途特殊,局部使用的厚板设计中有Z向性能要求,监理工程师要求全数进行复验。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施工单位仅做一道卷材防水,监理单位认为Ⅱ级防水必须施工二道卷材防水。施工单位卷材施工均沿长向、由最高处向最低处逐步铺贴,上下两层卷材平行铺贴,两层卷材的长边搭接缝错开200mm以上。监理工程师认为卷材施工不满足规范要求,提出整改。监理工程师对门窗工程检查时发现:外窗未进行三性试验,内门采用“先立后砌”安装方式,外窗采用射钉固定安装方式。监理工程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问题:1.指出桩基施工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2.除了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外,还有哪些情况的钢材也必须全数复检?3.监理单位关于二道防水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针对卷材施工中的错误之处,写出正确做法。4.建筑外墙铝合金窗的三性试验是指什么?分别写出错误安装方式的正确做法。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