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背景某非地震地区小区共有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在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裂缝集中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此时,后期施工的20栋楼刚刚开工,现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勘察单位进行现场质量问题分析,形成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告中决定后期的20栋楼从两方面来防治裂缝的发生: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后期20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施工完毕后即发现屋面卷材起鼓,小的数十毫米,大小鼓泡成片串连,大的直径可达300mm以上。2.问题(1)对于防治裂缝的两条措施: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具体应如何进行?(2)对于先期施工的20栋住宅楼.墙体裂缝应如何处治?(3)简要叙述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基本要求。(4)试分析本案例中屋面卷材起鼓的成因。(5)本案例中卷材起鼓应如何治理?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1)加强基底处理:具体是加强基础坑(槽)钎探工作,对于比较复杂的地基,在基坑(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在基础顶面(±0.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结(提高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可以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在施工间断处应留置斜槎。当留置直槎时,也应加拉结筋,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筋的做法。

(2)由于本小区所处为非地震地区,对于非地震地区一般性裂缝,若数年后不再发展,则可认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局部宽缝处用砂浆堵抹即可。

对于影响安全使用的结构裂缝和因墙体原材料强度不够而发生的裂缝,应会同设计部门提出方案后,进行加固处理。

(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基本要求如下:

1)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

2)处理要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

(4)本案例中屋面卷材起鼓原因:在卷材防水层中粘结不实的部位,窝有水分和气体;

正好本案例中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气温相对比较高,当受到太阳照射后,体积膨胀,

造成鼓泡。

(5)本案例中卷材起鼓大小不一,根据鼓泡大小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

1)直径100mm以上的中、小鼓泡可用抽气灌胶法治理,并压上几块砖,几天后再将砖移去即成。

2)直径100300mm的鼓泡可先铲除鼓泡处的保护层,再用刀将鼓泡按斜十字形割开,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随后按顺序把旧卷材分片重新粘贴好,再新贴一块方形卷材(其边长比开刀范围大100mm),压入卷材下;最后,粘贴覆盖好卷材,四边搭接好,并重做保护层。上述分片铺贴顺序是按屋面流水方向先下再左右后上的顺序进行。

3)直径更大的鼓泡用割补法治理。先用刀把鼓泡卷材割除,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再用喷灯烘烤旧卷材槎口,并分层剥开,除去旧胶结料后,依次粘贴好旧卷材,上面铺贴一层新卷材(四周与旧卷材搭接不小于100mm)。再依次粘贴旧卷材,上面覆盖铺贴第二层新卷材,周边压实刮平,重做保护层。

多做几道

1.背景某单层工业厂房工程施工,拆除顶层钢模板时,将拆下的25根钢管(每根长4.5m)和扣件运到井字架的吊篮上,6名工人准备随吊篮一起从屋顶下落到地面。此时恰好操作该吊篮的专职司机上厕所不在岗,临时由附近施工的一名普工开动卷扬机。在卷扬机下降过程中,钢丝绳突然断裂,人、材随吊盘下落坠地.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的事故。该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项目部还组织了专题安全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对本次事故教训进行学习。2问题(1)该事故属于哪个等级?并说明该等级的判定标准。(2)分析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3)事故发生后,该单位在2h内书面向有关单位进行报告,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简要说明施工单位报告事故时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背景天津某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地下2层,地上18层。由于地质条件不太理想,所有柱及墙底均设计有D=800mm的泥浆护壁灌注桩加桩承台基础、地连梁,地下室底板为整体筏板。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成孔后清孔换浆,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合格,然后下放钢筋笼、导管,并按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均超出设计桩顶标高300mm。事件二:监理工程师对成桩进行检查,发现⑧一D轴交汇处某桩成桩直径不足800mm,实测值为760mm,且桩位偏差为113mm。事件三:监理工程师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所有桩身混凝土试件检验均合格,井进行承载力试验,所有桩承载力检测均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事件四: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将所有工程档案提请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预验收,合格后提请建设单位正式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共赴现场进行竣工验收,验收获得通过。2.问题(1)事件一中,指出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存在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2)事件二中,⑧-D轴交汇处某桩桩径及桩位偏差是否满足验收规范要求,并说明理由。(3)事件三中,桩身混凝土试件取样有哪些规定。(4)事件四中,竣工验收过程存在哪些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1.背景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30000m2;;地下2层,地上25层,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设单位依法选择了工程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并签订了设计、监理、施工总承包合同。施工过程中,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节能检查发现部分材料,设备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分析原因发现,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建设单位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事件二:设计单位使用了列人禁止使用目录的设备。事件三:施工单位未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事件四:工程监理单位对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设备,按照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签字认可。事件五:注册执业人员未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2.问题(1)民用建筑节能贯穿民用建筑哪几个阶段?(2)针对事件一,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3)针对事件二,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4)针对事件三,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5)针对事件四,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6)针对事件五,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

1.背景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紧邻某住宅楼。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了整改通知。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在理解上发生分歧,随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2.问题(1)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3)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4)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背景资料】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11000m2,框剪结构,局部钢结构,地下二层,地上九层,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000mm,桩长35m,共260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屋面防水采用SBS卷材。根据工程进度安排,每天施工10根灌注桩,项目部根据每天浇筑的混凝土量,计划留置标养试件6组,共留置156组试件。灌注时桩顶混凝土面超过设计标高500mm;成桩后按总桩数的20%对桩身质量进行检验;按总桩数的0.1%对承载力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审查时认为方案存在错误,要求施工单位改正后重新上报。由于建筑用途特殊,局部使用的厚板设计中有Z向性能要求,监理工程师要求全数进行复验。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施工单位仅做一道卷材防水,监理单位认为Ⅱ级防水必须施工二道卷材防水。施工单位卷材施工均沿长向、由最高处向最低处逐步铺贴,上下两层卷材平行铺贴,两层卷材的长边搭接缝错开200mm以上。监理工程师认为卷材施工不满足规范要求,提出整改。监理工程师对门窗工程检查时发现:外窗未进行三性试验,内门采用“先立后砌”安装方式,外窗采用射钉固定安装方式。监理工程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问题:1.指出桩基施工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2.除了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外,还有哪些情况的钢材也必须全数复检?3.监理单位关于二道防水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针对卷材施工中的错误之处,写出正确做法。4.建筑外墙铝合金窗的三性试验是指什么?分别写出错误安装方式的正确做法。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