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背景某港口新建一消防泵站内包含40000立方米消防水池工程,消防水池一半位于地面以下一半位于地面以上.整体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四周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全部采用c30P12抗渗混凝土浇筑成型。由于水池在整个港口消防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混凝土自防水基础上,内部满涂涂膜防水层。混凝土配制时,搅拌站拟采用硅酸盐水泥。开工前,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上报针对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专项方案。混凝土浇筑完毕28d后,检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时发现部分试件强度不合格,比设计值略低。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现场见证下进行结构实体强度检测,实际强度仍存在部分位置达不到设计要求值。施工单位自身技术能力比较强,经施工单位自身技术中心验算,采取在水池外围加设两道型钢箍的补强措施,并组织实施。后经设计单位验算,能够满足结构安全性能。施工完毕后,发现池壁局部存在渗漏水,经查渗水部位为原施工过程中施工缝位置。问题(1)本案例巾搅拌站对水泥的选择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六大常用水泥中,哪些应优先先用,哪些不宜使用?(2)混凝土收缩裂缝防治专项方案中有哪些防治措施?(3)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值的补强处理妥否?简述理由。(4)简述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的防治措施。(5)分析本案例中施工缝位置渗漏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1)本案例中,搅拌站对水泥的选择是不正确的。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大,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导致干缩裂缝.对混凝土抗渗防漏不利,故不宜选择硅酸盐水泥。六大常用水泥中,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不宜使用矿渣水泥。

(2)混凝土收缩裂缝防治专项方案中应有如下防治措施:

1)选用台格的原材料;

2)根据现场情况、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由有资质的试验室配制合适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并确保搅拌质量;

3)确保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4)确保混凝土及时养护,并保证养护质量满足要求;

5)当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时,如仍有塑性.可采取重新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方法,并加强养护;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撒人干水泥粉,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布进行封闭处理。

(3)施丁单位对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值的补强处理方式不妥。当混凝土强度偏低,达不到设计要求值时,施工单位应提请有关设计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处理方案必须经监理审核同意后方能施工,故施工单位经企业自身技术中心验算后出具方案即组织实施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4)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的防治措施如下:

1)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等均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报告进行配制;

3)配制混凝土必须按重量比计量投料,且计量要准确;

4)混凝土拌合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加料顺序为粗骨料一水泥一细骨料一水,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5)混凝土的运输和浇捣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6)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质量;

7)控制好混凝土的养护;

8)当混凝土强度偏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并经有关设计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如推迟承受荷载的时间、减小荷载值或采取加固补强等措施。

(5)施工缝位置渗漏水的原因分析如下: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

2)在支模和绑钢筋的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丁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粘结;

4)钢筋过密,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混凝土浇捣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5)下料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浇筑水平混凝土时,因工序衔接等原因造成新老接槎部位产生收缩裂缝。施工缝位置渗漏水的治理措施如下:

1)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对于目前不渗漏,但有明显缺陷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形凹槽,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用水泥素浆打底,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多做几道

1.背景某单层工业厂房工程施工,拆除顶层钢模板时,将拆下的25根钢管(每根长4.5m)和扣件运到井字架的吊篮上,6名工人准备随吊篮一起从屋顶下落到地面。此时恰好操作该吊篮的专职司机上厕所不在岗,临时由附近施工的一名普工开动卷扬机。在卷扬机下降过程中,钢丝绳突然断裂,人、材随吊盘下落坠地.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的事故。该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项目部还组织了专题安全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对本次事故教训进行学习。2问题(1)该事故属于哪个等级?并说明该等级的判定标准。(2)分析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3)事故发生后,该单位在2h内书面向有关单位进行报告,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简要说明施工单位报告事故时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背景天津某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地下2层,地上18层。由于地质条件不太理想,所有柱及墙底均设计有D=800mm的泥浆护壁灌注桩加桩承台基础、地连梁,地下室底板为整体筏板。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成孔后清孔换浆,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合格,然后下放钢筋笼、导管,并按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均超出设计桩顶标高300mm。事件二:监理工程师对成桩进行检查,发现⑧一D轴交汇处某桩成桩直径不足800mm,实测值为760mm,且桩位偏差为113mm。事件三:监理工程师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所有桩身混凝土试件检验均合格,井进行承载力试验,所有桩承载力检测均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事件四: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将所有工程档案提请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预验收,合格后提请建设单位正式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共赴现场进行竣工验收,验收获得通过。2.问题(1)事件一中,指出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存在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2)事件二中,⑧-D轴交汇处某桩桩径及桩位偏差是否满足验收规范要求,并说明理由。(3)事件三中,桩身混凝土试件取样有哪些规定。(4)事件四中,竣工验收过程存在哪些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1.背景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30000m2;;地下2层,地上25层,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设单位依法选择了工程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并签订了设计、监理、施工总承包合同。施工过程中,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节能检查发现部分材料,设备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分析原因发现,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建设单位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事件二:设计单位使用了列人禁止使用目录的设备。事件三:施工单位未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事件四:工程监理单位对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设备,按照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签字认可。事件五:注册执业人员未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2.问题(1)民用建筑节能贯穿民用建筑哪几个阶段?(2)针对事件一,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3)针对事件二,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4)针对事件三,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5)针对事件四,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6)针对事件五,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有哪些?

1.背景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紧邻某住宅楼。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了整改通知。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在理解上发生分歧,随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2.问题(1)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3)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4)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背景资料】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11000m2,框剪结构,局部钢结构,地下二层,地上九层,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000mm,桩长35m,共260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屋面防水采用SBS卷材。根据工程进度安排,每天施工10根灌注桩,项目部根据每天浇筑的混凝土量,计划留置标养试件6组,共留置156组试件。灌注时桩顶混凝土面超过设计标高500mm;成桩后按总桩数的20%对桩身质量进行检验;按总桩数的0.1%对承载力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审查时认为方案存在错误,要求施工单位改正后重新上报。由于建筑用途特殊,局部使用的厚板设计中有Z向性能要求,监理工程师要求全数进行复验。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施工单位仅做一道卷材防水,监理单位认为Ⅱ级防水必须施工二道卷材防水。施工单位卷材施工均沿长向、由最高处向最低处逐步铺贴,上下两层卷材平行铺贴,两层卷材的长边搭接缝错开200mm以上。监理工程师认为卷材施工不满足规范要求,提出整改。监理工程师对门窗工程检查时发现:外窗未进行三性试验,内门采用“先立后砌”安装方式,外窗采用射钉固定安装方式。监理工程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问题:1.指出桩基施工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2.除了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外,还有哪些情况的钢材也必须全数复检?3.监理单位关于二道防水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针对卷材施工中的错误之处,写出正确做法。4.建筑外墙铝合金窗的三性试验是指什么?分别写出错误安装方式的正确做法。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