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儿?社会价值又在哪儿?能不能从这两个角度思考,几个人合作试着写一段颁奖词?

(同学们试写颁奖词——多媒体显示其他新闻、作品的颁奖词)

学生分小组交流颁奖词

小组1:因为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有着非凡的创造性,他作为记者多具有的正义感、使命感让他的新闻报道突破零度报道的界限,正是他的正义感与使命感重新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人性与良知

师:提一个小小的意见,颁奖词重复出现了“正义感”与“使命感”,语言不够简洁。

小组2:因为他的报道突破了零度写作的束缚,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道,详细地描写了奥斯维辛带给我们的反思,唤醒了人们对历史的铭记,对人性尊严的关注,对生命的希望。

小组3:通过环境及参观者的细节描写,再现了当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氛围,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民族责任感的高度给人的心声带来极大震撼,其中体现出的希望,是人类历史上不可缺乏的主旋律。

师:写得好,相当完整,既概括了作品的创作手法,又突出了对人性的关注。

小组4:一篇不同以往形式的新闻报道,一篇发人深省的轰鸣,一篇有关二战集中营的新闻报道,没有什么新闻的背后是一则惊天动地的新闻。

师:非常有创意。现在老师展现一下我的颁奖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的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记住,《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不朽的名篇,记住奥斯维辛!

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学生用颁奖词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语言运用实践

B

学生撰写的颁奖词并不十分确切,教师应系统讲授颁奖词撰写知识

C

教师评价具体准确,有助于学生修正、完善学习成果

D

教师要求学生撰写颁奖词,不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偏移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阅读教学概述

A选项,说法正确。综上,A选项正确。

B选项,教师只是用撰写颁奖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情感升华,突破本课重点、解决难点。不必系统讲授颁奖词的固定写法,故排除。

C选项,学生撰写后,教师进行了评价,但是没有体现学生修正、完善的过程,故排除。

D选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撰写颁奖词,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多做几道

刘畊宏本草纲目健身操走红,刘畊宏的名字中“畊”的正确读音是( )。

A.gēng

B.jǐng

C.jiāng

D.qiāng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者梁晓声的作品不包括()

A.《人世间》

B.《雪城》

C.《看自行车的女人》

D.《应物兄》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不包括()

A.《丰乳肥臀》

B.《红高粱》

C.《蛙》

D.《大黄蜂》

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

A.屠呦呦

B.莫言

C.茅盾

D.路遥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沿着湿漉漉的林间小路,我一步一步走近诺日朗瀑布。仰观大瀑布,我真正领略到那惊天动地的气势。①云雾迷蒙的天上,裂开了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一落千丈,在山谷中激起飞扬的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回声。②站在这样的大瀑布前,人犹如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③此刻,眼前的诺日朗瀑布群龙飞舞,舞出了一曲震撼天地的生命赞歌。④这雄浑博大、激情四溢的自然奇景,怎能不让人心灵为之震颤?

A

第①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诺日朗瀑布汹涌而下、惊天动地的气势。

B

第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渺小,以此衬托诺日朗瀑布的浩大。

C

第③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如群龙飞舞的诺日朗瀑布令人震撼的壮美。

D

第④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诺日朗瀑布雄奇的景象给人带来的震撼之感。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