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结果 共找出633

上市公司按照剩余股利分配政策发放股利的好处是(  )

  • A

    有利于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

  • B

    有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

  • C

    有利于公司稳定股票的市场价格

  • D

    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应该考虑的股东因素是( 

  • A

    盈利的稳定性

  • B

    筹资成本

  • C

    资产的流动性

  • D

    控制权的稀释

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计算2011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和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额。

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剩余股利政策。计算2010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在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政策,计算2010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可用于2011年投资的留存收益和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

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计算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和2010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假定公司2011年面临着从外部筹资的困难,只能从内部筹资,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计算在此情况下2010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剩余股利政策适用于(  )。

  • A

    公司处于初创阶段

  • B

    公司正处于成长阶段

  • C

    公司经营比较稳定

  • D

    公司正处于稳定阶段

2012年M公司获得1500万元净利润,其中300万元用于支付股利。2012年企业经营正常,在过去5年中,净利润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然而,预计2013年净利润将达到1800万元。2013年公司预期将有1200万元的投资机会。预计M公司未来无法维持2013年的净利润增长水平(2013年的高水平净利润归因于当年引进的盈余水平超常的新生产线),公司仍将恢复到10%的增长率。2012年M公司的目标负债率为40%,未来将维持在此水平。要求分别计算在以下各种情况下M公司2013年的预期股利:
(1)公司采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2013年的股利水平设定旨在使股利能够按长期盈余增长率增长;
(2)公司保持2012年的股利支付率;
(3)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
(4)公司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固定股利基于长期增长率,超额股利基于剩余股利政策(分别指明固定股利和超额股利)。
某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1日。2010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55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450万元(所提盈余公积均已指定用途)。2011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900万元(不考虑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的因素)。2012年计划增加投资,所需资金为700万元。假定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为自有资金占60%,借入资金占40%。
要求:
(1)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计算2012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金额和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金额;
(2)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剩余股利政策,计算2011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3)在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政策,计算2011年应分配的现金股利、可用于2012年投资的利润留存和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

假设两分支机构都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计算该企业2015年缴纳所得税额为多少?

假设A分支机构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B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计算企业总部应缴纳的所得税;B分支机构应缴纳的所得税

假设A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B分支机构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计算企业总部应缴纳的所得税;A分支机构应缴纳的所得税。

假设两分支机构都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计算AB两分支机构各自缴纳多少所得税。

从降低税负的角度,为该企业做出B销售代表处组织形式的决策

某上市公司在股权登记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0000万股,以此为基数拟发放现金股利,每股现金股利0.5元,该上市公司股东中个人股东所占比例为30%,持股时间均在3个月到11个月之间。则该上市公司个人股股东应交的个人所得税为(    )万元。

  • A

    150    

  • B

    300    

  • C

    250    

  • D

    75

甲公司2017年实现的销售收入为20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为110万元。则该公司2017年可以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    )万元。

  • A

    72    

  • B

    80    

  • C

    66    

  • D

    60

若从甲企业购进货物,计算①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②应纳增值税额③营业税金及附加④ 税后利润

若从乙企业购进货物,计算①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②应纳增值税额③营业税金及附加④税后利润

从利润最大化角度考虑加企业应该选择哪家企业作为原材料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