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
筛选结果 共找出31

《左传》云:“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系对周礼的一种评价。关于周礼,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

周礼是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

B

周礼仅属于宗教、伦理道德性质的规范

C

“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

D

西周时期“礼”与“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范畴

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

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

B

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

C

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

D

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

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B

《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C

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D

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

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

A

“偶语诗书”

B

“以古非今”

C

“非所宜言”

D

“失刑”

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

A

B

隶臣妾

C

弃市

D

鬼薪白粲

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以此为指导,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形成了当时“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

B

秦朝推行法家主张,但并不排斥礼,也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C

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现了礼与律的有机统一,成为了中华法系的代表

D

宋朝以后,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

B

《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

“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D

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唐律疏议·贼盗》载“祖父母为人杀私和”疏:“若杀祖父母、父母应偿死者,虽会赦,仍移乡避仇。以其与子孙为仇,故令移配。”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

杀害同乡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应处死刑者,若遇赦虽能免罪,但须移居外乡

B

该条文规定的移乡避仇制体现了情法并列、相互避让的精神

C

该条文将法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统一考虑,表现出唐律较为高超的立法技术

D

该条文侧面反映了唐律“礼律合一”的特点,为法律确立了解决亲情与法律相冲突的特殊模式

清乾隆年间,甲在京城天安门附近打伤乙被判笞刑,甲不服判决,要求复审。关于案件的复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应由九卿、詹事、科道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

B

应在霜降后10日举行

C

应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会同审理

D

应在小满后10日至立秋前1日举行

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

A

《幼学琼林》:“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B

《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C

《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

D

《女儿经》:“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