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李大钊曾将日本的三次侵华罪行概括为“三甲”(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其中的“甲寅”战争是指(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日俄战争

C

出兵侵占山东 

D

日本侵华战争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素养中的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寅年即1914年日本侵占胶东半岛事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综上所述,C项正确。

A项,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日俄战争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战争暴露了帝国的弊端,导致了1905年革命的爆发,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日本经过战争跨入列强的行列。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1894年7月—1895年10月中日甲午战争从中国掠夺大量书籍、文物、白银等战略资源,为进一步强大和发动侵华战争做铺垫。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侵华战争,霸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则是掀开了日军全国侵华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协议,自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前后共计十四年。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多做几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长期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

A

学生的发展性

B

学生的独特性

C

学生的主体性

D

学生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这句话提示教师( )。

A

尊重和欣赏学生

B

对学生严慈相济

C

对学生因材施教

D

团结和关心学生

王老师得知刘璇偷拿了其他同学的玩具,没有当着全班的面批评刘璇,而是把刘璇叫到办公室耐心引导。王老师的做法( )。

A

正确,学生需要赏识

B

不正确,学生是有个性的人

C

正确,学生需要尊重

D

不正确,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

数学课上,老师在讲解例题的解法。小明突然举手说,他想为大家演示例题的另一种解法。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

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B

稍作停顿,批评学生影响课堂秩序

C

请小明上讲台为大家演示

D

跟小明说下课谈论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