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某项会计事项的变更,如果难以区分其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时。企业应()。
将其视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且需要追溯调整
将其视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但不需要追溯调整
将其视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将其视为前期差错处理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一起来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为800万元。2016年3月6日.法院对该起诉讼判决,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60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不再上诉。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15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16年3月31日,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项导致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期末余额“调整增加的金额为()万元。
135
150
180
200
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是()。
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
发现原预计的资产减值损失严重不足
实际支付的诉讼费赔偿额与原预计金额有较大差异
甲公司2008年1月10日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并确认收入,2月20日乙公司因产品质量原因将上述商品办理了正常退货手续。甲公司2007年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08年4月30日。甲公司对此项退货业务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处理
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处理
冲减2008年1月份相关收入、成本和税金等项目
冲减2008年2月份相关收入、成本和税金等项目
下列关于会计调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会计政策包括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
会计政策变更可能是因为赖以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前期差错包括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都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存在或发生的,对报告年度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甲公司2015年7月自行研发完成一项专利权并于当月投入使用,实际发生研究阶段支出1200万元,开发阶段支出80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确认为无形资产,按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2016年1月检查发现,会计人员将其摊销期限8年,错误地估计为10年;2015年所得税申报时已按相关成本费用的150%进行税前扣除。税法规定该项专利权的摊销年限为8年,摊销方法、预计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假定税法允许其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不考虑其他因素,则2016年1月该公司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调增年初盈余公积625万元
调增所得税费用上年金额25万元
调减年初来分配利润5625万元
调减年初无形资产150万元
甲公司2016年5月发现2014年6月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某工程项目未转人固定资产,该工程应转固定资产价值8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该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照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更正该项前期重大差错对甲公司2016年资产负债表期初资产总额的影响为()。
增加800万元
增加650万元
减少150万元
减少800万元
甲公司于2010年5月发现,2009年少计了一项无形资产的摊销额50万元,但在所得税申报表中扣除了该项费用,并对其确认了12.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假定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甲公司在2010年因该项前期差错更正而减少的可供分配利润为( )万元。
32.50
33.75
37.50
50.00
下列会计事项中,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
建造合同的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年数总和法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
甲公司在2011年1月1日将某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从年限平均法改为年数总和法,预计使用年限从20年改为10年。在未进行变更前,该固定资产每年计提折旧230万元(与税法规定相同);变更后,2011年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350万元。假设甲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变更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则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错误的是( )。
预计使用年限变化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折旧方法变化按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2011年因变更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120万元应计入当期损益
2011年因该项变更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