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
筛选结果 共找出1618

背景材料: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包AB路段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该路段全长105km,设计速度lOOkm/h,有8个互通式立交,采用封闭式收费,使用非接触式IC卡,全线设8个匝道收费站,收费站监控室有人值守进行收费管理,设一个监控、收费及通信分中心,并且在监控中心值班大厅进行收费和监控的集中监视和控制。收费站(包括车道计算机等)、收费分中心、监控分中心计算机系统都是独立的局域网,并相互连接组成广域网。该工程在实施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l: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积极组织人员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交通工程的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重点考虑土建、管道、房建施工进度安排,以及施工顺序及工艺的内容。事件2:为了争取施工时间,当监控分中心的大屏幕投影机到货后,施工人员马上在现场开箱,并对其规格、数量进行了检查,随即进行了安装。事件3:在监控、收费、通信系统的安装和单体测试完成后,随即准备进行系统调试和交工。问题:(1)针对交通工程的特点,补充事件l中的施工组织设计还应重点考虑的内容。(2)指出事件2在设备检查方式和检查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设备安装完毕后,还应重点检查哪两项内容才能进行通电试验与测试?(3)将本项目的收费系统分成三个测试用的子系统。(4)集成后的收费系统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系统调(测)试?

  1.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6标段有6座桥梁,其中有相邻两座桥均为每跨25m箱梁,因25m箱梁每片自重67t,长距离运输困难,故在K17+206~K17+400段建立箱梁预制场,负责K16+820.33、K18+368中桥25m箱梁的预制,再用拖车运送至桥位安装。    施工单位在预应力梁的钢筋加工中,需接长主筋>Ф16的采取闪光对焊,其余用10d单面电弧焊或5d双面电弧焊。钢筋下料采用截割机割断,钢绞线下料采用电弧切割。一束为5根的钢绞线,用绑扎丝每2m间距进行一次编束,每根钢绞线的两端对应编号。    预应力筋的张拉施工中,在张拉前,钢绞线和锚具按规定进行了抽样送检,对油表、千斤顶进行标定。箱梁预制混凝土强度达90%以上,进行钢绞线的张拉。采用415.24mm低松弛钢绞线两端对称同时进行张拉。K16+820.33、K18+368两座中桥每片梁6个孔,每孔 5股钢绞线为一束,每束的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6696MPa。    张拉程序为:低松弛钢绞束0→初应力→σcon(持荷2min)→锚固。    箱梁预应力的张拉采用双控,张拉的钢绞线,断丝、滑丝的根数控制在同一断面总根数的1%。一束不能超过1根。张拉时由专职质检员旁站监督,严格按设计张拉顺序对称逐级进行,认真记录压力表读数值、钢绞线伸长值,检查有无断丝、滑丝现象。质检员旁站检查时发现其中一片梁的一束钢绞线有2根断丝,其余梁均正常。    2.问题:    (1)预应力梁的钢筋焊接还可采用什么方法?    (2)指出预应力梁在钢筋加工中的错误并改正。    (3)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采用双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针对质检员旁站检查时发现其中一片梁的一束钢绞线有2根断丝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1.背景材料:    北京附近某高速公路,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长199km,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路面全宽22.5m,表面层为沥青混凝土。结构为20cm厚石灰稳定土底基层,18cm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19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及4cm厚沥青混凝土表面层,5cm厚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厚沥青混凝土底面层。施工单位施工时,在基层上喷洒了透层油,且不能及时铺筑面层,同时还需开放交通,其主要施工具体做法如下:    (1)清扫路基表面,并使表面干燥。    (2)洒布沥青。透层沥青洒布后应不致流淌,透入基层应有一定深度,最好在表面形成油膜。    (3)遇大风或将下雨时,不喷洒透层油。当气温低于10℃或路面潮湿时禁止喷洒。    (4)喷洒粘层后,严禁车辆行人通过。    (5)撒布适量石屑。    (6)用轮胎压路机稳压,并控制车速。    2.问题:    (1)该基层上是否必须设置透层?说明理由。    (2)施工单位施工具体做法哪些不正确?并改正。

背景材料: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线长19.2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基横断面以填方3~6m高的路堤为主,借方量大,借方的含石量40%~60%。地表层以粘土为主,其中K7+200~K9+800段,地表层土厚7~8m,土的天然含水量为40%~52.%,地表无常年积水,孔隙比为1.2~1.32,属典型的软土地基。结合实际情况,经过设计、监理、施工三方论证,决定采用砂井进行软基处理,其施工工艺包括加料压密、桩管沉入、机具定位、拔管、整平原地面等。完工后,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土石填筑工程,项目部根据作业内容选择了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布料机、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和自卸汽车以及滑模摊铺机等机械设备。在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时,因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操作失误致使一工人受伤,并造成设备故障。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将受伤工人送医院治疗,并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了抢修,使当天铺筑工作顺利完成。问题:(1)本项目若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软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2)根据背景材料所述,按施工的先后顺序列出砂井的施工工艺。(3)选择施工机械时,除了考虑作业内容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针对土石填筑施工,项目部所选择的机械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背景材料: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跨度为90m+150m+50m,箱粱宽14m,底板宽7m,箱梁高度由根部的8.5m渐变到跨中的3.5m,根据设计要求,0号、l号块混凝土为托架浇筑,然后拼装挂篮,用悬臂浇筑法对称施工,挂篮采用自锚式桁架结构。施工单位根据该桥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流程,其中对箱梁悬臂浇筑阶段的主要施工工序如下:(1)在两主墩的两侧安装托架并预压,架立模板,绑扎0号、1号块钢筋,浇筑混凝(2)拼装挂篮。用堆载法预压挂篮,以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3)按设计标高值加预加抬高量值架立模板、绑扎钢筋、浇筑各个节段的箱梁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筋;(4)拆除模板,移动挂篮,开始下一个节段的施工;(5)在整个悬臂浇筑过程中,定时进行箱梁节段标高的测量,以及应力和温度的观测,整个测量完全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问题:(1)施工单位在0号、1号块施工完成后拼装挂篮是否正确?(2)采用堆载法预压挂篮除了消除非弹性变形外,还有哪些目的?(3)张拉完预应力筋后能否开始做下一节段的施工?为什么?

   1.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洞口间距40m,左线长3216m,右线长3100m,隧道最大埋深500m,进出口为浅埋段,Ⅳ级围岩。洞身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报告指出,隧道穿越地层为三叠系底层,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砂岩、泥岩砂岩互层,且有瓦斯设防段、涌水段和岩爆段,I、Ⅱ、Ⅲ级围岩大致各占1/3,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十分破碎,且穿越一组背斜,在其褶曲轴部地带中的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中并存有瓦斯等有害气体,有瓦斯聚集涌出的可能,应对瓦斯重点设防,加强通风、瓦斯监测等工作。    技术员甲认为全断面开挖法的特点是工作空间较小、施工速度快、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且全断面开挖法具有较小的断面进尺比,每次爆破振动强度较小,爆破对围岩的振动次数少,有利于围岩的稳定。考虑到该隧道地质情况与进度要求,所以该隧道应采用全断面开挖。    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塌方冒顶事故,项目部加强了施工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地质和支护状况、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支护及衬砌内应力。项目部还实行安全目标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进入隧道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教育,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电钻钻眼应检查把手胶套的绝缘是否良好,电钻工应戴棉纱手套,穿绝缘胶鞋;爆破作业人员不能穿着化纤服装,炸药和雷管分别装在带盖的容器内用汽车一起运送;隧道开挖及衬砌作业地段的照明电器电压为110~220V。同时加强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通风设施由专职安全员兼管。    2.问题:    (1)改正技术员甲对全断面开挖法特点阐述的错误之处。    (2)补充本项目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并指出相应隧道监控量测方法和工具是什么?    (3)指出并改正项目部安全管理措施中的错误。

背景材料:某一级公路,全长52.34km,设计车速为100km/h,路面基层采用乳化沥青碎石基层进行施工。该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基层的施工方法和出现的情况报告如下:(1)拌和过程是在现场用人工拌制;(2)施工人员在拌和混合料时的时间为80s;(3)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拌和均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破乳后,即进行摊铺(4)混合料摊铺后,采用轻型筒式压路机进行初压两遍又用5t的轻型压路机进行复压两遍。问题:(1)拌和过程是否可采用人工拌制?最适宜的拌和方法是什么?(2)施工单位拌和混合料的时间是否符合规定?对拌和时间有何要求?(3)施工单位摊铺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时间是否合理?说明理由。(4)混合料的碾压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该如何碾压?

背景材料:某公路隧道长24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泥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台阶法开挖,复合式衬砌,夹层防水层设计为塑料防水板。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导致该段两次冒顶、塌方。隧道施工采用风管式通风。问题:(1)根据背景材料,山岭隧道的洞口施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根据背景材料,采用台阶开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根据背景材料,风管式通风有何优缺点?

   1.背景材料:    某隧道为上、下行双线四车道隧道,其中左线长858m,右线长862m,隧道最大埋深98m,净空宽度9.64m,净空高度6.88m,设计车速为100km/h,其中YK9+928~YK10+004段为V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开挖进尺为3m。该段隧道复合式衬砌横断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采用喷锚网联合支护形式,结合超前小导管作为超前支护措施,二次衬砌采用灌注混凝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水层。在一个模筑段长度内灌注边墙混凝土时,施工单位为施工方便,先灌注完左侧边墙混凝土,再灌注右侧边墙混凝土。    2.问题:    (1)指出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施工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2)根据上图,写出结构层⑥的名称,并写出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写出相应编号)    (3)为充分发挥喷锚网联合支护效应,背景材料中系统锚杆应与哪些支护彼此牢固连接?(只需写出相应的编号)    (4)背景材料中边墙灌注施工错误,写出正确的做法。 

   1.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5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120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岩石,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隧道施工采用钻爆法进行光面爆破,施工中按照爆破设计布置了周边眼,掏槽眼及辅助眼。    2.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用光面爆破是否合适?什么叫光面爆破?    (2)根据背景材料,采用光面爆破要注意哪些技术要求?    (3)背景中布置的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各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