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
筛选结果 共找出1618

  1.背景材料:    某高速第六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22+935.终点桩号为K26+450,全长3.515km。本合同段共有2座桥梁,上部构造全部为预制T梁。预制T梁分为30m、40m两种类型,其中30mT梁280片、40mT梁510片,共790片。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中进行了试验准备、现场准备、材料准备、机械设备准备以及人员准备。在龙门吊安装前进行检验,安装完毕后办理特种设备检验合格证,张拉设备千斤顶、油泵、压力表由相应资质部门标定。购置真空压浆设备、专用凿毛机、振捣棒等施工机具,制作简易爬梯,防雨棚等。施工主要设备见下表。    事件2:一片T梁模板分二次安装。第一次是安装侧模,由中间向两端对称安装;第二次是肋板内预应力管道安装完后,将锚垫板与端模板用螺栓固定,端模板安装就位。    事件3:模板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拆模工作包括拆除T梁侧模、横隔板端模、立杆、端模和翼缘板模板。    2.问题:    (1)写出事件1中施工主要设备表中设备A、设备B、设备C、设备D的名称。    (2)改正事件2中一片T梁模板安装的错误。    (3)写出拆模先后顺序。

  1.背景材料: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5m的砾石、37m的漂石和软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    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成孔。下放钢筋笼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个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施工人员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2.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背景材料:某高速公路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洞口间距40m,左线长3216m,右线长3lOOm,隧道最大埋深500m,进出口为浅埋段,Ⅳ级围岩。洞身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报告指出,隧道穿越地层为三叠系底层,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砂岩、泥岩砂岩互层,且有瓦斯设防段、涌水段和岩爆段,I、Ⅱ、Ⅲ级围岩大致各占1/3,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十分破碎,且穿越一组背斜,在其褶曲轴部地带中的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中并存有瓦斯等有害气体,有瓦斯聚集涌出的可能,应对瓦斯重点设防,加强通风、瓦斯监测等工作。技术员甲认为全断面开挖法的特点是工作空间较小、施工速度快、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且全断面开挖法具有较小的断面进尺比,每次爆破震动强度较小,爆破对围岩的震动次数少,有利于围岩的稳定。考虑到该隧道地质情况与进度要求,所以该隧道应采用全断面开挖。同时针对该隧道采用的新奥法施工,提出了“勤量测、紧封闭”的基本原则。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塌方冒顶事故,项目部加强了施工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地质和支护状况、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支护及衬砌内应力。项目部还实行安全目标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进入隧道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教育,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电钻钻眼应检查把手胶套的绝缘是否良好,电钻工应戴棉纱手套,穿绝缘胶鞋;爆破作业人员不能穿着化纤服装,炸药和雷管分别装在带盖的容器内用汽车一起运送;隧道开挖及衬砌作业地段的照明电器电压为110~220V。同时加强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通风设施由专职安全员兼管。问题:(1)改正技术员甲对全断面开挖法特点阐述的错误之处。本项目采用新奥法施工还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什么?(2)补充本项目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并指出隧道监控量测时出现冒顶塌方的危险信号(征兆)有哪些?(3)指出并改正项目部安全管理措施中的错误

1.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路面改造施工标段,路面施工项目部拟对路面施工分成三个区段进行,在施工作业方法的选取时要求组织几个相同的路面工作队,在同一时间、不同的空间上进行施工。派出了测量工、拌合设备操作人员、摊铺机操作人员、压路机操作人员、边缘修饰人员、普工和指挥人员。   2.问题:   (1)在组织若干个施工工区段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用的施工组织形式有哪几种?根据背景材料,本项目宜采用哪种形式?   (2)补充路面施工还需要投入施工现场的劳动力。哪两种工种在所有的工程中必须配置?

 1.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线长19.2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基横断面以填方3~6m高的路堤为主,借方量大,借方的含石量40%~60%。地表层以黏土为主,其中K7+200~K9+800段,地表层土厚7~8m,土的天然含水量为40%~52%.地表无常年积水,孔隙比为1.2~1.32,属典型的软土地基。结合实际情况,经过设计、监理、施工三方论证,决定采用砂井进行软基处理,其施工工艺包括加料压密、桩管沉入、机具定位、拔管、整平原地面等。完工后,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土石填筑工程,项目部根据作业内容选择了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布料机、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和自卸汽车以及滑模摊铺机等机械设备。在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时,因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操作失误致使一工人受伤,并造成设备故障。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将受伤工人送医院治疗,并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了抢修,使当天铺筑工作顺利完成。    2.问题:    (1)本项目若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软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根据背景材料所述,按施工的先后顺序列出砂井的施工工艺。    (3)选择施工机械时,除了考虑作业内容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针对土石填筑施工,项目部所选择的机械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背景材料:某高速公路全长450km,全线设6个互通式立体交叉,2个和其他高速公路连接,4个连接地方二级公路。监控系统采用三级管理方式。某施工单位承担该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施工。其中包括计算机系统、收费视频监视系统……设计文件设计的货车按车型收费,施工过程中业主要求对货车采用计重收费,增设计重系统。设计单位进行了设计变更。2问题:(1)绘制该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管理结构图。(2)具备什么资质能承担该工程的施工?(3)补充该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还需要的系统

背景材料:某一级公路工程C合同段地处山岭区,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为挖方调运作为填方,填方高度一般为0.5~12m,部分路堤边坡高度达到23.5m,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如下:(1)土质分析:填料土质主要为砂性土,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作为筑路材料较好。(2)路基填筑:先进行基底处理,然后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填料的松铺厚度根据压路机型号确定。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m。(3)压实施工:由于土质为砂性土,采用光轮压路机进行压实,碾压前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了检查,在最佳含水量士2%范围内压实。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最大不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横向接头的轮迹有0.4~0.5m重叠部分。压实度大于等于94%。问题:(1)该合同段是否有高路堤?为什么?(2)指出施工方案的错误,并说明理由。(3)为了检测该合同段的压实度,路基土的现场密度测定方法有哪些?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条长20km的二级公路,设计时逮为60㎞/h。施工前,在项目部,设计单位将相关的设计资料交给了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作了充分的准备,复核了GPS点、水准点,测绘了横断面等,核对无误后,进行现场放样测量。其中K12+000~K14+300段为水田,填料采用细粒土,填方高度约7m,两侧设置边坡防护。K14+500-K15+200段为挖方路基。整个路基施工均在冬期进行,分层开挖,从上到下一次挖到边坡的设计线,挖到设计标高,覆保温,等待路面施工。路基碾压过程中,均测压实度、含水量等技术指标。路基工程完成后,检测了路基的宽度、平时设施的足寸及底面纵坡、附属设施的位置和形式,有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但发现部分路段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问题】1.在设计交桩过程中业主应做哪些工作?监理单位要不要参与?设计单位的交桩工作有无不妥之处?施工单位有无不妥之处?2.请补充路基工程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3.K12+000-K14+300段路基是不是高填方?应采用哪种填筑方法?最好采用哪种填料?4.指出冬期路堑开挖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5.预防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措施有哪些?

【背量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跨江大桥的下部结构施工,基础为钻孔灌注桩,主墩塔身高50m。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该桩基为支承桩,地质条件中有3m左右的砂卵石地层,为避免坍孔,施工单位决定采用正循环钻机钻孔:事件二:钻孔结束后,项目部采用掏渣法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当堵塞导管时。采用型钢插入导管来疏通。为了搞好安全管理,上级公司要求项目都负责生产管理的经理、副经理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在抓生产的同时必须将安全管理工作一并考虑进来,做到生产和安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如果项目发生重特大事故,将取消评优评先和领导干部晋职晋级的资格。按照上级的要求,为了抓好安全管理,项目部首先确定了安全管理的范围:高空作业人员的管理;高空作业平台、高空防坠落等现场环境安全管理;高空作业机械、工具、各种用电等物的安全管理。在进行主墩塔顶施工时。由于江面晚上气候寒冷,项目允许工人适量喝点酒御寒。由于安全警示标识牌影响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决定拆除,以方便施工。工程顺利完工后,项目部决定按照立体交叉进行拆除,以加快施工进度。【问题】 1.事件一中,施工单位钻孔方案中有何不妥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有何不妥之处?请指出并写出正确作法。当水下混凝土堵塞导管时,还有哪些方法疏通?请指出。 3.分析在上级公司对项目部的要求中,体现了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哪几条原则? 4.补充高空工程安全管理的范围,并说明应从哪三方面来对高空作业的人员进行管理?5.分析背景中所描述的主墩塔顶施工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1.背景材料:    某一级公路全长55.28km,双向4车道,路幅宽24.5m,设计车速80km/h,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无机结合料基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人力、设备条件,施工单位采用了路拌法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摊铺水泥日进度1.5km(单向),K5+700~K10+700路段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根据施工布料需要在下承层上划布料网络。    (2)对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所需的土料、集料、水泥等按要求进行备料。    (3)确定松铺系数后,施工单位共用5d时间完成摊铺土任务。某日摊铺土2.5km。    (4)按规定洒水闷料,整平轻压。    (5)按规定摆放水泥,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    (6)为保证拌合质量,按规定采用了稳定土拌合机进行拌合。为了避免损坏下承层,拌合深度保持在下承层顶面5~10mm。    (7)拌合料拌合均匀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为保证整形质量,全路段平地机均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进行刮平。    (8)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按规定用轻型压路机配合12t以上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外侧路肩向内侧路肩碾压。    2.问题:    (1)本项目路拌法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准备中少了什么重要环节?并简述这一环节主要工作。    (2)请指出本项目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