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詹同学与本班5名同学对高一李同学进行群殴,致使李同学身体多处受伤住院,经公安、检察院处理之后转介给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曹。小曹对李同学和詹同学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决定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对两位同学给予辅导,小曹的正确做法有()。
确定介入的问题焦点和服务方案
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对其进行辅导
对詹同学和李同学分别进行问题分析
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知识普及与传播工作
运用社区资源协助家长解决子女照顾问题
社会工作者小顾在为六年级学生小浩提供辅导时,老师反映小浩平时好玩、爱动手,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与同学打闹,但在美术课上却能用心画画。据此,小顾提议老师让小浩担任美术课代表。小顾这样做的目的在于()。(2015)
增强小浩的自我效能感
培养小浩的亲社会联结
促进小浩的认知能力
改善小浩的行动能力
初一学生小李的父母几年前因车祸双亡,爷爷奶奶靠微薄的养老金抚养他。尽管生活艰辛,但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小李。老师和同学也都喜欢和关心她,小李有自己的理想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从抗逆力理论视角看。上述案例中,对小李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
个体的坚强与忍耐
支持性人际与社会关系
个人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家人与老师的殷切期待
小静的爸爸因为打架伤人而被判刑入狱,母亲离家出走,把小静扔给了仅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且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班主任赵老师发现小静最近常闷闷不乐,神情恍惚,希望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杨给予帮助。当小杨第一次与小静见面时,针对此类服务对象的特性,他应采取的恰当表达是()。
“赵老师让你来找我,以后每个星期五下午我在这里等你。”
“赵老师让你来找我,我很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
“赵老师让你来找我,你自己觉得有没有问题?”
“赵老师让你来找我,让我们现在开始讨论你的问题吧。”
初二学生小丽,放学后在操场遇到英语老师,她对老师微笑,老师却没有理会她。小丽觉得老师一定是不喜欢自己,找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秦诉说自己的苦恼。小秦引导小丽辨识出“老师不理会即等于不喜欢我”的这种非理性想法,从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自信的角度,让小丽认识到上述想法属于( )。
非黑即白
灰色情境
以偏概全
透视心意
小坚的父母多年前下岗,母亲做钟点工维持家用,父亲体弱多病,还常常借酒消愁,抱怨命运不公,认为孩子不争气,成绩不好义不用功,打骂也不起作用。学校社会工作者了解小坚的家庭情况后,与其父母进行了面谈,与他们分享了有些家长在逆境中教育孩子的成才的经验,如父母的无私关爱,对孩子积极合理地期望鼓励和适当的规范等,都可以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对家长的指导是运用了抗逆力理论中强调的( )因素的重要作用。
内在优势
自身适应
自身效能
外部支持
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为处境不利学生提供服务时,应邀请学生及其家庭共同参与制订计划、资源整合和评估过程。通过共同合作,发展出学生及其家庭寻求资源和社会支持的途径,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
使能者
资源提供者
服务经纪人
指导者
为了促进学生在道德、学业和职业等方面发展抗逆力,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秦设计了三个小组计划,一是“友来友往”,增进同学友谊的小组;二是“亲情驿站”,连接亲子关系的小组;三是“良师益友”,促进师生关系的小组。小秦上述设计属于“抗逆力轮”方法中()的工作内容。
提供关怀和支持
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促进亲社会联结
建立清楚一致的行为和规范
下列群体中,属于学校社会工作对象的是()。
有人际交往障碍的高中生小静
初中辍学后外出打工的小安
正在服刑的王某
遭受家暴的朱女士
小刘在七年级的时候由农村转入城市中学习,由于家庭经济不是很好,在穿着上很朴素,由于害怕别人取笑自己,很少和同学打交道,喜欢独来独往,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不敢去问老师和同学。学校社会工作者注意到小刘的问题后,打算提高小刘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抗逆力中的()因素。
外部支持
内在优势
效能
保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