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社会工作中,将那些具有暴力倾向、网络成瘾或者违纪违法的学生称为( )。
问题群体学生
个性群体学生
叛逆群体学生
特殊行为问题学生
小浩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升入初二以来,成绩却直线下降,原来开朗的他现在每天上课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下课后也独来独往,有时甚至不来上课。社会工作者初步预估后发现,小浩似有轻度抑郁症状。家访中社会工作者还了解到,一年前小浩父母离婚,母亲将小浩交给年迈的外婆照顾,自己去了外地工作。社会工作者与班主任沟通了小浩的情况后,决定由班主任负责关照小浩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放学后安排同学陪小浩回家,一起做作业,现在的小浩又有了笑容,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的方法增强小浩的抗逆力。
教授生活技能
提供关怀与支持
提出高期望
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下列对学校个案管理的基本过程的排列顺序中,描述正确的是( )。(1)识别服务对象;(2)对服务对象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3)评估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4)进行资源-社会支持网络-服务对象的对接;(5)监管服务的传送;(6)评估。
(1)(2)(3)(4)(5)(6)
(1)(3)(2)(4)(5)(6)
(1)(2)(3)(5)(4)(6)
(1)(2)(4)(3)(5)(6)
小莹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初二学生,因方言问题,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同时因自己成绩和同学有差距,认为自己很笨,很害怕与老师、同学交流。作为社会工作者,针对小莹的情况开展辅导介入的重点应放在( )。
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朋辈交往能力的提升
自信心方面的训练和提高
情绪调节方面的辅导
小坚的父母多年前下岗,母亲做钟点工维持家用,父亲体弱多病,还常常借酒消愁,抱怨命运不公,认为孩子不争气,成绩不好又不用功,打骂也不起作用。学校社会工作者了解小坚的家庭情况后,与其父母进行了面谈,与他们分享了有些家长在逆境中教育孩子的成才的经验,如父母的无私关爱,对孩子积极合理地期望鼓励和适当的规范等,都可以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对家长的指导是运用了抗逆力理论中强调的( )因素的重要作用。
内在优势
自身适应
自身效能
外部支持
社会工作者小顾在为六年级学生小浩提供辅导时,老师反映小浩平时好玩、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与同学打闹,但在美术课上,却能用心画画。据此,小顾建议老师让小浩担任美术课代表,小顾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增强小浩的自我效能感
培养小浩的亲社会连结
促进小浩的认知能力
改善小浩的行动能力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运用抗逆力理论设计服务方案,将服务重点聚焦在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小李的服务方案强调抗逆力中的( )因素。
效能
内在优势
乐观
外部支持
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校社会工作者小莉引导学生学习辨别各种“扭曲思想”,为此,设计了一个讨论的情境,在此情境中,其中一个学生说:“我连英语也学不好. 我将来就是个没用的人。”该生这种“扭曲思想”表现出“( )”非理性认知的特点。
非黑即白
灰色眼镜
以偏概全
透视心意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勇运用个案管理方法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当服务结束时.小勇从“资源一社会支持网络—服务对象”的对接程度来评估服务成效。小勇上述工作属于( )评估。
学生状况
资源整合
服务系统传输
社会支持网络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孙通过海报等方式招募团体辅导活动的成员,共有25名学生报名。为了解这些学生的需求与目标,确定团体辅导活动的成员,小孙应首先采用的双向选择的方法是( )。
个别会谈
老师推荐
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