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听了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后,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社会会变得很混乱,这种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 )。
对于那些“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的孩子,应加强( )的培养。
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与其思想保持一致,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这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
中学生晓晴在学校里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约束自己,并且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晓晴处于( )。
学生自身发展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无论是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还是不良品德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表明德育过程是( )。
如果某学生将“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等原则作为道德判断标准,那么该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 )。
在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中,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阶段是( )。
国际大赛里领奖时面对升国旗,运动员们激动地热泪盈眶,这体现了哪种道德情感( )?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
有什么样的道德意志,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